月色的温度——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日期:2025-01-19] 作者:2025届21班 杨世嘉 30 次浏览 [字体: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在茫茫夜色中的呐喊,源自内心的声音响彻整个黑夜。中秋佳节,他却与亲人分隔两地,圆圆的月亮像白色的盘子一样扣在苏轼如墨汁一般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刺骨的秋风让它感到寒冷,咽下的冷酒让他感到寒冷,心是冷的,这茫茫月色也是冷的。他的思绪如同枯萎的树叶被阵阵秋风吹向地面,轻轻的好似无牵无挂。

月亮渐渐的不那么圆了,从阴变化到晴。想到这里,苏轼的内心好似燃起了一点点温度,发出了荡气回肠的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他似乎想开了,与其呆在尔虞我诈的朝廷,勾心斗角不如悠闲自在的生活在民间。

渐渐的天快要亮了,一丝丝光线透过月亮,照射到地面上来。月亮被温暖的阳光包围了,闭上了眼睛,静静的逐渐消失在夜色当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最后一句,也是这茫茫夜色的最后一笔,更是祝福经过的痕迹。我想这茫茫月色并无温度,只是苏轼的万千思绪,为这月光染上了温度,让它活了过来。

指导教师:何向


上一条:游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