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甫草堂

[日期:2025-01-19] 作者:2025届4班 王可馨 34 次浏览 [字体: ]

冯至曾说:“人们提到杜甫时,竟可以忘了他的出生地和死亡地,但是我们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今日,我踏足这片古老的土地,历经千年的沧桑,终于与他邂逅。

我先来到了史诗堂,我看见了他——杜甫,身着长衫,双手放于膝上,身形极瘦,淡淡忧愁的目光平视前方,是在慨叹百姓的痛苦吗?

穿过史诗堂,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扇柴门,匾上的“门”字上的一点幻成一只蝴蝶,构思来自于杜甫的诗句“流连戏蝶时时舞”。我看见“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诗句中的桃树,我看见诗句“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的松树了,它们的枝叶茂盛,为这条小径增添了一抹绿意和生机。门外,但见“舍南舍北皆春水”,屋前屋后满苍翠。清风吹拂,吹皱一池碧水,像一匹变幻不定的绿绸。再一阵风吹过,水面漾起幽香阵阵,浮动荷花摇曳,袅袅婷婷。我仿佛看见你曾在这里看稚子垂钓,满脸慈爱,仿佛看见你与乡邻把盏,满面春风。

我终于来到了茅屋故居,那就是杜甫居住过的地方。现在的草堂已不见杜甫的身影,也不见迎客繁花,只有一条石子小路凝望着往来游客,它隐藏在一片苍翠的竹林之后,如饱经风霜的诗人,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茅屋的屋顶被茅草所覆盖,历经风霜雨打,虽显破旧,却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墙壁由粗糙的土坯造成,岁月的痕迹镌刻在上,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默默诉说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沧桑。

步入茅屋,古朴温馨的气息迎面而来,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岁月。屋内陈设虽旧,却散发纯粹之美。客厅中央置竹榻,配古朴木椅,简洁为主。卧房亦朴素,破旧木榻静躺。让人想起“床头屋漏无干从,雨脚如麻未断绝”之时,彻夜难眠的诗人,目光忧郁,叹息连连,心急如焚。

有人说你悲天悯人,最爱痛哭流涕。“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回不了家,哭;“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山河破碎,哭;“境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太高兴了,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也见不得别人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花草草一起哭。我却以为你的才华是从忧国忧民的内心流出来的。

近几日,偶然看见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我看见太多儿童死亡。分明前一秒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儿,后一秒却暴尸街头。孩子们说生在巴勒斯坦长不大,人民迷茫——“炮弹还要飞多久,才能化为和平的白鸽”?前有美国仅24岁现役空军抗议自焚,要求“解放巴勒斯坦”、抗议者在布林肯听证会上用手语为巴勒斯坦发声,后有名校学生游行反对,可我手中只有一支笔,我读得了圣贤书,却管不了窗外事,这种无力感狠狠刺痛着我的心,我没有拯救苍天的能力,上天却给了我悲悯的心,因此我问苍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走出草堂,人流如织,市井喧哗,一位穿公主裙的小女孩,扎着两个小辫,在金黄的阳光下蹦蹦跳跳,她的身后是草堂高高的红墙。

指导教师:杨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