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至南国的知识奇旅:一场心灵与智慧的双重碰撞
[日期:2025-01-19] | 作者:2025届21班 刘芷希 28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炽热的盛夏,成都双流机场的烈日下,我们这群立格实验学校的学子,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踏上了前往广州、深圳、珠海的研学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关于知识、自然与自我发现的深度探索。
启程:双流机场的晨曦
清晨的双流,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雾气,我们拖着行囊,在候机大厅里兴奋地交谈着。机场的广播声、人群的嘈杂与我们的笑声交织,构成了一幅即将启程的青春画卷。那一刻,我仿佛能听见内心的声音,它在告诉我:这将是一次难忘的旅程。
深圳:科技之光,点亮梦想
抵达深圳,我们首先踏入了国家基因库的神秘殿堂。那是一座充满未来感的建筑,内部陈列着生命科学的奥秘。我站在基因序列的展示前,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壮丽画卷。那一刻,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坚定了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随后,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的参观,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天地。工程师们用智慧和汗水,将一个个飞翔的梦想变为现实。我亲眼目睹了飞机模型的组装与调试,感受到了科技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
广州:学术殿堂的洗礼与历史的回望
在广州,中山大学国家超算中心成为了我们探索数据海洋的起点。那里,科学家们用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挖掘着数据的无限可能。我站在超算前,仿佛能听到数据流动的声音,它们汇聚成智慧的河流,滋养着科学的田野。
而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展,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我仿佛穿越时光,见证了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强的伟大历程。那一刻,我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珠海:港珠澳大桥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
在珠海,我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港珠澳大桥。那座横跨伶仃洋的巨龙,不仅连接了三地,更连接了人们的心。我们乘坐专用巴士,沿着大桥缓缓行驶。沿途,我看到了青州航道桥、江海航道桥、九洲航道桥等三座通航孔斜拉桥,它们造型独特,寓意深远。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随后,我们来到了长隆野生动物园。那里,各种珍稀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或奔跑、或嬉戏、或悠闲地享受着阳光。我站在观景台上,看着它们无忧无虑的样子,内心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那一刻,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感受到了生命的和谐与美好。
回望与前行:从巴蜀到南国,心灵与智慧的双重收获
此次研学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我见证了科技的力量、学术的价值、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奇迹。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和梦想。
站在南国的大地上,回望巴蜀之地的起点,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自豪。感激学校给予我们的这次宝贵机会,让我们能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自豪于我们作为立格实验的一员,能够承载着学校的期望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点评】这篇研学旅行游记以作者个人的视角和体验,生动地记叙了从四川成都双流出发,到广州、深圳、珠海的研学过程。文章不仅详细描述了参观的各个地点,如国家基因库、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展、港珠澳大桥、中山大学国家超算中心、长隆野生动物园等,还着重描绘了作者在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个人感受,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真实感和情感色彩。
在描述各个参观场景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细节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此外,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表达了对科技的热爱与追求,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这些情感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总的来说,这篇游记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内容丰富。作者通过生动的描述和真实的感受,展现了这次研学旅行给自己带来的心灵与智慧的双重收获。同时,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佳作。
指导老师:周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