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述职报告——陈国华

[日期:2025-01-16] 作者:dangwu 220 次浏览 [字体: ]

2024年课程与教学处主任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时光荏苒,2024 年已悄然走过,在这一年中,我肩负着课程与教学处主任的职责,与全体教师一同砥砺前行,致力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此刻,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敬畏,向大家呈上这份述职报告,旨在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展望未来方向。

 一、教学常规管理:夯实根基,保障教学秩序

(一)课程与教学计划的精心制定

学期伊始,我协同分管校长,充分吸纳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的智慧与意见,精心勾勒出本学期的课程与教学蓝图。这份计划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更细化了过程管理与课程评价的维度,宛如一座灯塔,为整个学期的教学航程指明方向。同时,教学行事历的制定,将各项教学活动精准排布,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有条不紊。

(二)课表编排与调课管理的严谨执行

面对复杂多变的排课条件,尤其是原来的教务员退休,新的老师业务不熟悉的情况下,编排出涵盖课表、晚自习表、早读辅导表等多类课表,并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开学前精准掌握自己的教学时间表。在调课管理上,严格执行请假与临时换课需主管领导签字的政策,有效杜绝了教师私自调课的乱象,维护了教学秩序的稳定。

 (三)教研活动管理的强化升级

为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效果,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请假制度,全程监督把控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务员全程参与教研活动,详实记载活动主题,实时检查活动状态,并全面考核活动效果,为后续教研活动的优化提供了有力依据。教研活动得分等级由教研组长与考勤老师共同评定,评定结果及时公开,激发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精细审查,每两周开展一次细致检查,涵盖多个方面内容,针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及时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助力其改进提升。

(四)学籍管理工作的精准把控

在新生入学环节,我们严谨把关,仔细收取户口本,认真填写报到注册表,并逐一核实学生户籍信息,确保生源信息准确无误。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学生流动情况,详实统计各类变动学生人数,并印发成绩册。在期中、期末等关键时间节点,对各班学生人数和信息进行全面清查核实,为中考报名和生地会考做好充分准备。面对七年级超员等棘手问题,我们多方协调,成功克服学籍操作困难,圆满完成学籍工作。

(五)常规检查与评估的全面细致

安排专人每周对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进行检查,收阅课堂日志,了解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每日检查作业量公示,开展早晚自习检查,加强对教师个性化辅导的检查。每周安排课题组成员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听课,做好详细记载与课时统计。坚持每学期一次全班问卷调查,每周开展课外作业量调查,期中借助微机课实施网上问卷调查,九年级则通过教务员线下发放问卷。同时,安排教务处人员不定期抽查部分班级学生,记录反馈,对教师作业及教学案使用情况进行随机调查,为学校把握教学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六)考试与监测工作的有序组织

本学期成功组织 13 次校内外考试,涵盖新生入学、质监检测、期中期末、高考适应性演练、高中直升等关键考试,以及校内外课程体验活动。考试前编排考号、安排监考、布置考务室,考试中人员尽责,及时处理缺席考生情况,考后借助网上阅卷系统迅速统计成绩、分析数据,助力班级学情分析与班科联系会开展。

 二、课程建设融合创新:成果斐然,助力学生成长

(一)跨学科实践课程的积极探索

2024年10月,组织2026届全体学生前往成都自然博物馆和黄龙溪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外出考察活动。在博物馆,学生们分组深入探索,结合课题内容进行研讨;在黄龙溪古镇,学生们围绕多个课题展开考察,走访当地居民,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掌握了科研方法,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月 17日,带领七年级约1000名学生前往崇州种植基地开展劳动种植课程,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种植流程,深刻理解劳动意义和价值。

 (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反哺学科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成果在多堂学科教学中得到运用,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中的《探寻治水兴利,共绘交流蓝图》、四川省历史骨干教师培训中的《中华文明的起源》《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四川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新课标骨干教师示范培训中的《让青春之光在服务社会中绽放》、成都市初中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中的《地球上的水循环》以及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综合学术年会上的论文《极地地区》,使学科教学更具实践性和整合性。

(三)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的广泛影响

2024 年 12 月 6 日,成都市综合实践《融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跨学科实践》专题教研活动在立格实验学校举行,李春燕老师分享学校教育改革创新探索,杨荟民老师分享跨学科实践经验,阳媛媛、张智慧、李雅颖老师分别展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超学科实践案例,获得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教研员肖慧老师的肯定。10月 24 - 25日,四川省第五届“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活动在双流区举行,立格实验学校协办第三分会场,学校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引领,构建实践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实践教育活动,课例展示与沙龙活动均获得高度评价。10月12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行政人员高级研讨交流活动在立格实验学校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承担创客中心、蔬香园展示交流活动,获与会嘉宾和领导好评。

 三、个人修养与业务能力:自我提升,引领团队前行

(一)一线教学与教研的深度参与

为更好站在教师角度考虑问题,我克服困难,坚持担任班主任、数学教学工作,每周坚持参加教研会、课题会等。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更理解一线工作的难度,在教师反映问题时,我虚心聆听,并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并从学校层面提出建议,更利于工作开展。

(二)专业培训与交流的积极投入

我组建双流区名师工作室,带领团队钻研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参加成都市第三期未来教育家培训活动,积极到优质学校,与优秀的教育家交流学习,提升自我,并在实践中理解并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12月,我到华中师大参加四川省初中数学领航教师培养学习,与专家交流,提升自己业务能力。

四、反思与展望:正视不足,砥砺前行

回顾 2024 年的工作,虽成果斐然,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部分指标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仍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教师对排课仍存在反映,说明我们在沟通协调与个性化需求满足上还有提升空间;在课程建设融合创新的深度与广度上,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将更多前沿教育理念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打造更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展望未来,我将带领课程与教学处全体成员,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优化课程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广泛征求教师意见,邀请专家指导,确保评价指标更加科学、精准、公平,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二是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教师排课需求与困难,灵活调整排课策略,努力实现教师排课满意度的最大化;三是持续深化课程建设融合创新,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引入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先进理念,打造更多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四是强化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搭建更多学习交流平台,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助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过去的一年,是拼搏奋进的一年,是收获成长的一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全体教师携手共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为立格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课程与教学处陈国华

2025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