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负赶路人,向阳而生 ——记四川省重大课题“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德育课程化实践研究”文科组总结会
[日期:2022-06-24] | 作者:教科室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22年6月22日下午4:00,四川省重大课题《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德育课程化实践研究》一级子课题文科组总结会在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第三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德育处王敏蓉主任莅临指导。课题组长张玉萍老师主持,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艺术六个教研组教研组长和主研人员参与了本次会议。
各组就本期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其中语文、地理教研组进行了现场交流分享。
首先,语文组付明老师就如何形成《一颗小桃树》健全人格展示课例进行了分享。《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本篇文章讲述了作者的长大和小桃树的成长,反映出了作者的迷茫和在探索中成长的心路历程。付老师从上好一堂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德育特色语文优课出发,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课题研究的角度进行了教材的挖掘。作者笔下的桃树就是他本人的化身。从明——小桃树,暗——作者两条主线,围绕校本健全人格目标体系中自信、坚韧性两个要素。结合初一学生阅读缺乏技巧的学情,在语文组课题专题研究会上进行了说课和教学思路分享,全体语文组老师在宋扬组长的带领下,积极给付老师出谋划策,经过多次磨课后,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物”的品析,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小桃树寄托的情感;提炼出 “苦”和“韧”核心关键词,比较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感悟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在润物无声中通过小桃树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给学生传递正向人格引导,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课上,付老师充分给予学生思维和语言展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作课堂的主角,站在学生成长引路人的角度为老师们呈现了一堂和谐、生动、情感自然流动的语文优课。
接下来,语文宋扬组长分享了语文教研组如何从课题研究出发,优化语文课堂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明确一堂优质语文课除了要优化学科能力培养外,更要传递出对学生正向人格培养的感染力。但培养的路径绝不是对人格要素的生搬硬套,而应“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才能让语文课堂更有深度,兼具广度,给予学生更宽阔的视野和成长的厚度。
地理组的分享也同样精彩。主研人员刘英老师,展示了地理组在实践中寻找到的“以课题研究优化学科课堂”路径。地理组在实践研究中首先寻找学科核心素养与健全人格教育的有机联系。抓住学科核心素养中环境意识、人地协调、多元、包容、尊重等核心关键词,对应挖掘校本人格目标培养体系中“文明素养-保护自然环境”、“认知-世界观”、“情感-友爱感”等要素与学科间的联系,进行解读。将人格要素融入到具体的每一章节教学内容中去发现契合点,让研究成为优化课堂的手段路径,让老师们在研究中得到育人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主动研究、自觉研究的做法让课题组的老师们深受启发。
欧波老师围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课,从如何选题,全组如何磨课、研课,怎样形成精彩的课堂展示进行了分享。欧老师用富有激情、简洁风趣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式的讲述向课题组的老师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地理学科优课是如何生成的。
两个教研组的分享让参研老师们获益良多,引发了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更深入的思考,得到了王敏蓉主任的高度评价。王主任说:“随着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课题研究深入推进,学科课堂开始变得更加暖意融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和谐,课堂更加舒适愉悦,提升了学科课堂的育人品质。”
“星光不负赶路人,向阳而生。”是文科子课题各教研组在坚持实践中寻路,着眼立德树人的根本,不为研究而研究的深刻感受。正是这样的坚持才能更好的用有育人深度的课堂打开学生的心门,拓展课堂的育人格局,让学科课堂成就孩子的成长人生。
(撰写:张玉萍 审稿:袁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