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 教学相长——记张淼玲老师在区教研活动专题发言

[日期:2021-11-26] 作者:sweetbear 次浏览 [字体: ]
       2021年11月23日,双流区初中生物教研活动在金桥中学如期举行,全区初中生物教师共计60余人参与本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双流区教科院初中室副主任、生物教研员杜尚兵老师主持。我校生物组老师全程参与本次教研活动,张淼玲老师作为双流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和学校生物科学名师工作室导师作了题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教研会第一个环节是金桥中学的刘俊芳老师的一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展示课。刘老师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引入,自然过渡到种子为什么能萌发成幼苗,再让学生看学历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刘老师围绕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两个教学活动展开,在观察活动中,刘老师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察顺序:由外到里,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画图以及对种子进行分类完成评价任务,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有效的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课后,听课老师们对刘老师的课表示了认可和高度评价,有老师认为生物学核心素养贯穿了整个课堂;有老师认为本节课刘老师娓娓道来,紧紧地抓着学生是注意力;还有老师认为,刘老师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准备非常充分,呈现了一堂高质量的展示课。
 
 
       教研会第二个环节是由我校生物科学名师工作室导师、双流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张淼玲老师作专题讲座。张老师分别从“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背景、学习目标的制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四个部分进行了专题分享。张老师认为传统的备课教学设计关注教,忽视学;关注内容,忽视目标。从而表现出教学评不一致,具体问题表现为三个问题,一、目标问题:无目标或缺乏目标意识;有目标,但目标制定不具体、不可评价;只有少部分人会从课程标准中寻找目标。二、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与目标不匹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注重知识传授,弱化过程、能力、情感。三、评价问题:无评价或缺乏评价意识;有评价,但评价与目标不匹配。
 

       针对这些问题,张淼玲老师以自己执教的《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为例,分别从学习目标的制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张老师把学校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和四川省重大课题“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德育课程化研究”的研究成果应用其中,呈现了一堂优质的教学案例。


      最后,双流区教科院初中室副主任、生物教研员杜尚兵老师进行了总结,杜老师高度评价了刘老师的展示课和张老师的专题讲座,希望与会的老师们向这两位老师学习并把她们的优点用于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图文来自:生物组 龙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