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赴美游学报告
[日期:2015-08-31] | 作者:外事办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美国零距离 刘巧
2015年7月11日至8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RTPICE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Chinese-American Bilingual Summer Camp。时间虽然短暂,但让我感受了美国教育,拥有了在美国当老师的经历,更体验了美国的风土人情。
一、美国教育印象
1. 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
美国学校的课程体系均具校本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元,但都基于学生发展、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差异,提供很多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一标多本”、连贯性、相关性,尤其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科学的学习。
2.方便学生的文化建设
美国的班级文化建设充分体现 “五性”即:参与性、趣味性、综合性、互动性、展示性。每间教室都是一个文化氛围墙,都是设施便利实用的功能性教室。楼道和其他公共区域几乎也全是孩子们的活动展示天地,橱窗、展示柜、娱乐休憩角等随处可见。
3. 注重体验的教学方式
美国课堂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质疑能力,合作学习,创新精神,贯连意识真正落到了实处;“在思考”比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这是美国教师普遍认同坚守的课堂价值追求。教师会努力设问,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哪怕是一个一吿便知的简单知识,老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讨,自己去得出结论,不惜 “耽搁”时间,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
4. 注重发展的多元评价
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认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事实。有学校的成绩认定、有州一级的成绩认定,还有全国高考的ACP和SAP课程考试成绩。课堂发言有时候会计入成绩册。不管学生的答案是对是错,只要学生或者举手提问或者回答老师的问题,都能得分。
美国家长和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学生能否健康快乐的生活和成长。学生的选修课或俱乐部项目,如棒球、橄榄球、音乐、绘画等各种特长,家长也非常重视,认为这也是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如果只是学科成绩好,而在身体素质、音乐、绘画、体育等方面表现较差,也会遭到同学的嘲笑。
二、我的短暂教学
这次游学中难能可贵的是我拥有了短暂的给美国学生上中文课的经历。
7月21日至25日,我和曹旸老师在YMCA给11个七八年级的美国学生上了5节中文课。我们从出发前准备的14节课中选取了问候语、简单自我介绍、数字以及成都简介4个主题进行教学。尽管初学汉语音准音调都会时常出错,让人啼笑皆非,但是他们的主动积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Victoria不仅自己学得快,而且很有爱心,随时关注弱者同情弱者并主张多给弱者锻炼机会。在学习问候语这一环节中,另一组的两个学生多次表达不清,Victoria所在的组遥遥领先。这时她出人意料的主张多给对手练习和展示的机会,并没有在意输赢,最终对手所在组赶了上来,两队打平,她反而更开心。
在简单问候语教学过程中,俊杰和Josh非常喜欢我们的教学方式,很快记住了所有人的中文名字,在萝卜蹲游戏中一站到底。
在学习数字的环节中,之前对老师并不十分友好的Nia在听了两堂课后不由自主地积极活跃起来,总是缠着老师拿卡片、出手势反复训练,最终在数字报数中问鼎。
在成都简介的课程后,有四名学生主动与我们沟通,表达了想到中国来,到成都来的强烈愿望。
7月29日至8月1日,我和曹旸老师在CFS给10名5至9岁的学生上了4个下午的中文课。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初中教学的经验,我们加大了活动教学内容,收效很好。
通过老鹰捉小鸡游戏,消除了师生、生生之间的陌生感,制作姓名卡片和简单问候环节学生表现得相当积极、踊跃。
我和曹旸老师准备了100张卡片(40个常见词汇,60个短语),进行猜词游戏。学生两人一组,通过描述或者表演的方式猜测卡片上的内容。即将升入九年级的助教Alex组织能力强,思维敏捷,表达准确。在他的主持之下,学生们不但猜的词汇多,而且准确率高。
我和曹旸老师准备了小鸡、螃蟹、兔子、蝴蝶、星星、鱼、熊和“春”字的剪纸样本。在课堂上让学生投票选择想学的对象,最终大家选择了螃蟹和“春”字。Luck在他的螃蟹上写上了自己的中文名字“潘克”,Halcyon给他的螃蟹画上了眼睛,有些自闭的艺林还给她的螃蟹画上了背景—蓝蓝的大海。
我和曹旸老师准备了20张脸谱,学生自己选出想临摹的对象,在白纸上作画并上色。正义、博文和俊杰不但临摹的又快又好,还追本溯源。
临别之时,初中学生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并留言,在我的T-shirt上签名,小学生将自己所画的画送给我们作为礼物,而且纷纷用中文表达感激,告别。
通过短暂的教学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国学生对汉语,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也让我们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最佳载体,在每一次课前都依据学情做好充分准备是确保一堂优质好课的关键所在。今后我也会在这些方面再上层楼。
三、学生游学收获
此次美国游学,我们的学生学习了以下两类课程:一是语言学习课程。采用小班教学,开设美国文化习俗、美国简史、手工、美式体育、户外技能等室内和户外两大类课程,既有正式上课内容,又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供学生成长需要的心灵营养,满足学生、学校、家长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美式家庭体验课程。寄宿美国家庭期间,在全英语环境中和美国家人共同生活,充分交流与探索中美家庭社会文化差异;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储备海外独立生活能力。在游学期间,陈扬坤、赵柯雨、薛波、胥雅琳、彭奕童画等同学都写了日记。陈志雯坚持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
四、 热情好客的寄宿家庭
清楚地记得7月18日下午70多岁的Honey和John驱车近半小时到营地将我们的行李接回家。在接下来的两周多时间里,John每天早上都最早起床给我们准备丰盛的早餐。他们给我们准备的晚餐几乎从未重样过。 在YMCA的一周里,Honey每天驱车近半个小时接送我们上班并为我们准备午餐便当。每周周日都会带我们去他们常去的餐馆用早餐。临别时还驱车近三个小时带我们去海滩游玩、吃海鲜。最难忘的是Honey的homemade strawberry jam和jello.
他们夫妇俩为我们准备了干净整洁舒适的房间,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他们还把我们介绍给他们的家人,带我们走亲访友,先后两次去Honey的妹妹Lis家吃晚餐、游泳、打球、骑马…当小学老师的Lis还送给我们几十本阅读教材并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很好的网站http://www.magictreehouse.com/。我们还和Honey和John的女儿Liz, 女婿Tim, 孙子Will和孙女Sage共度周末。临别时,Honey送给我们她亲手制作的礼物,还嘱咐我们到达后一定要报平安,俨然一位牵挂儿女远行的母亲。
总之,在他们家的每一天,就像在我们自己家里一样,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短暂的零距离接触美国让们看到了差距,尤其是人的素质方面,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肩头沉甸甸的不可推卸的重任;但是同时我们也找到了自信,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和中华民族文化会越来越受到更多民族和国家的青睐,越来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