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

[日期:2025-06-25] 作者:2025届9班 裴蓓 39 次浏览 [字体: ]

                “山河无恙,因有人以血肉为界碑;岁月静好,因有人以青春赴烽烟。”‌

                                                                                                                       ——题记

霜降后的清晨,高耸的松柏在风中低语,树冠交织成墨绿的穹顶,将整个陵园笼罩在肃穆的阴影里,陵园的石阶泛着潮湿的青光。我攥紧姥姥递给我的白菊,数着台阶上斑驳的苔痕,每一步都像是踩着七十年前某个相似的足印。

太姥爷的墓碑是第三排左数第五座。灰白的大理石被岁月沁出细密裂纹,唯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孟庆寿烈士”几个鎏金大字依然熠熠生辉。指尖抚过凹凸的铭文时,仿佛触到了老照片里那件挺括的军装——那是姥姥珍藏在樟木箱底的五五式军装,领口还别着褪色的和平鸽胸针。

1950年霜降未至,太姥姥拆了陪嫁的锦缎被面,将新棉絮细细缝进军大衣内衬。临行前夜,太姥爷蹲在灶台前教三岁的儿子认字,炭灰在地上画出歪扭的“山河”二字。那夜大雪封山,他背着汉阳造步枪,深一脚浅一脚地消失在风雪之中。

硝烟在想象中漫卷而来,长津湖的朔风凝结成太姥爷匍匐冰原上的样子。一枚炮弹向他的警卫员飞去,他的那位警卫员才十几岁,透过他,太老爷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不忍让如此年轻的生命停滞,于是他飞扑过去,推开了那名警卫员。然而,他自己却被袭来的炮弹炸瞎了眼。再后来,太老爷仍在一线坚持战斗,直至牺牲,年仅33岁。

弹片撕裂棉衣的闷响,鲜血滴在雪地的形状,这些残酷的细节被姥姥的讲述滤去了,只剩手榴弹拉环清脆的撞击声——就像他离家那夜,冰凌从屋檐坠落的声响。我想,1950年深冬的月光应当比墓碑更冷,当子弹穿透胸膛的刹那,喷涌的血会不会先染红“山河”二字,才浸透他珍藏的全连战士的家书?

“离去仍是少年,归来已是忠魂。”我虔诚地跪在墓碑前,抬头仰望那一排排无数的墓碑。透过那些墓碑,我看到刺刀尖端凝着半尺长的冰凌,像被冻住的泪滴,看到无数个年轻躯体保持着射击姿态,睫毛挂着冰晶织就的帘幕,手指与扳机冻成浑然一体的银灰色,还看到他们的胸口处未寄出的家信……我挑着灯,站在他们身后,看着他们在寒风中依旧挺拔的身姿,我朝他们奔去。想走得快些,生怕迟了,他们就走了;想走得慢些,又怕急了,梦就碎了。万念交织间,眼眶早已泛红。

墓碑群整齐的阵列忽然震颤起来。那些“最可爱的人”的名字在晨光中浮凸,化作松涛间此起彼伏的军号。魏巍先生说得没错,“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当我的白菊轻轻倚在碑前时,夕阳正将万千碑影拉得老长,宛若当年鸭绿江畔绵延不绝的行军队列。

风掠过花岗岩陵墙,带着远山的松香与未散的硝烟。我转身时,看见自己的影子正叠在太姥爷的碑文上,那些鎏金的笔画悄悄爬上了我的衣角。

 

                                


上一条: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