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河到成都

[日期:2021-04-06] 作者:2022届16班刘佳怡 次浏览 [字体: ]

十三岁之前,我在临河生活。

我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每次放暑假,我必然央着妈妈带我去乡下玩。乡下有我的一个小姐姐。她每日领着我下水摸鱼,喂猪喂羊,好不快乐。然而最喜欢的是她带我去兜风,开着二老姨绿色的三轮车,在田间驰骋。我坐在她身边,指着一块绿田大喊:“姐姐快看!小麦啊!”姐姐瞥了我一眼,笑骂道:“小笨蛋,那是玉米!谁家小麦能长那么高呢。”我被骂也不恼,笑嘻嘻的又指着另一边喊道“看那儿!大公鸡……”田间的风清爽地拂过脸颊,混着些泥土的味道。我的头发被吹得飞舞起来,心也随之飞舞。辽阔而湛蓝的天空下,有绿色的田野,有绿色的三轮车,还有两个乐淘淘的小孩,美的像一幅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任务越发繁重,留给我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妈妈也不带我去乡下玩耍了,让我静下心来用功学习。可顽皮的我哪里听得进去大人的“谆谆教诲”,在学习上总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又过了几年,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结业考——小学毕业考。可是那时的我却仍然不以为意,直到爸爸找我严肃的说:“姑娘,你能不能不让爸爸 ‘卑微’地求别人让你入学。”我愣了一下。的确,爸爸不适合做“卑微“的人。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开始努力学习,也取得了让爸爸骄傲的成绩。

生活总是“意外“不断。2019年,爸爸工作调动到了成都。并且他立即决定全家“移民”成都。那么首要问题,就是我的上学问题。我并不是很想去。尽管爸爸极力夸赞成都“十步一景”“发展迅速”,我都不是很愿意。成都对我来说太遥远了。那样的一线大城市,是我这样在临河这样的六线城市生活的人所不能肖想的。那种距离感,实在不能忽视。

可是,第一次,爸爸没有尊重我的意见。我也由此开始了成都的生活。

我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到了成都。那天晚上爸爸携着满脸的倦容来接我。回家之后,半夜十点多,他问我想吃什么。我说不想吃了,不饿。也没说太多,就睡了。隐约听到爸爸的叹息,我也没吭声——说不怪怨是不可能的。

那天以后,爸爸便带着我四处奔波——为我的入学。那个不适合做“卑微”的人的人,也为了我开始请人吃饭,到处“谦逊地”托人,到处“谦逊地”说着好听的话。我有些心酸。但我又什么也做不了,只是默默地希望他顺利。

终于,我成功入学了。面对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我感到很无助、很尴尬。但现实却又不能让我沉湎于无助、尴尬,因为两天后就要期中考试。面对不一样的教材,我独自去找老师辅导,要作业,有一次还差点迷路回不了教室。那两天我每天晚上都复习到深夜。

考试的时候,看着以前从未见过的B卷题型,我惶恐、担忧、害怕。考完试后,我内心的忐忑与不安十分浓烈——我知道这次考试的重要性。

所幸,我考得还不错。我高兴地回到家,捧着几张薄薄的试卷,像是捧着什么瑰宝一样。我将试卷递给爸爸,爸爸紧绷的脸瞬间绽开了笑容:“好,好,真给爸爸争气……“此时,我仿佛一下长大了,深深地明白了爸爸。

后来也常常想起在临河,想起那里同学、往事,可终究是回不去的。我只能不顾一切的向前冲,这样才能让父亲笑容永绽。

从临河到成都,感谢你们的一路陪伴。指导老师:何向

上一条:好一条故里小巷
下一条:情满故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