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定能至千里——记杨雪梅名师工作室献课活动
[日期:2021-11-23] | 作者:sweetbear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在杨雪梅导师的指导下,既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常规的教学研讨,如导师和学员的专题讲座、优秀教学案例分享、论文分享,又不断钻研省级重大课题《利用古典诗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除了理论学习,群诗教学是进行研究的重要路径。本学期的学员群诗教学献课活动今天拉开了帷幕,程继红老师以咏物诗为主题组元文本,三首咏物诗是王安石的《北陂杏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上课主题是“兴发感动,物我合一”。程老师以优美的语言导入了新课,用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诗歌类别是咏物诗,之后以学科微课题的方式探讨:找出描写杏花的词句,结合关键词,分析“杏花”的特征。再通过知人论世分析作者与笔下之物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明白托物言志的手法,最后通过深情诵读结束教学。学生表现积极,课堂参与度高。
余春艳老师以古诗词中的意象“雁”为议题进行文本组元,三首词是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和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首先引导学生抓诗词中的意象、意象修饰语、流露情感的词句、标题等,宏观上求同比异。因为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虽然三首词都有“雁”意象,都表达词人孤独的情感,但也有细微的区别,余老师指导学生以“雁”为切入点,结合诗词内容品析词人不同的孤独愁绪,再把孤独的成都进行对比探讨,通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知情感,最后探讨“雁”意象约定俗成的意蕴,勾连课内与“雁”有关的诗词,巩固课堂所学。
古诗群文研究通过工作室成员上课、观课、议课等方式不断践行。利用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相信在导师杨雪梅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脚踏实地,积跬步,定能至千里,也定会让古诗的群文阅读这朵美丽的花盛开在学生的心间。(图文来自:杨雪梅工作室 余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