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印象二三

[日期:2019-12-30] 作者:宋扬 次浏览 [字体: ]

    1130日下午两点,曹文轩老师在成都双流区图书馆开讲座。从QQ群里得知这一消息时,已是当天下午三点半。据说曹老师还没离开,我赶紧驱车前往离家不远的图书馆。

    原以为图书馆肯定已车满为患。车进图书馆停车场,自动识别系统的电子屏显示尚余三十多个停车位。

    进场停车。我直奔图书馆报告厅。没有任何一个安保人员出来阻拦。这样宽松的氛围,与我经历过的需要购票入场的明星演唱会截然不同。

    可惜曹老师的讲座已进入尾声——互动环节。我不知道他之前有没有坐着讲话,我见到他时,他正站着一手持了话筒,一手抱在胸前走到一位听众的面前回答他的问题。我对曹老师的敬佩油然而生——他与听众在真诚地对话。

    从曹老师的话我大概听出了,提问的是一位家长。家长的问题大概是对初中生而言,应该读长篇小说还是短文。曹老师中肯地说,他认为应该多读短篇,从短篇开始再过渡到长篇。他认为,那种一开始创作就写出长篇佳作的天才是不多的。曹老师还说,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也是可以拆分成无数个精彩的短篇故事的。此处,曹老师没有举例说明。我默默回味,不禁想起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那不正是可以拆分成好多个精彩的短篇故事吗?比如桑桑的经历,比如杜小康的成长,比如“秃鹤”的委屈。初中教材中的《孤独之旅》不正是节选自长篇小说却又相对完整吗?更不用说古典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它们不也是由一个一个精彩的短故事按一定的线索结构成鸿篇巨制的吗?

    还有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学课本中的选文都偏长,生字也比较多,感觉课文教起来很慢。曹老师首先从教材选文的难度上做了说明。他说,教材难度不就高也不就低,而是中等偏难一点。所以,老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应该是灵活的,对于一节课处理不完的课文,完全可以两课时处理。但自读篇目,就不需要细讲了,这就节省了时间。所以,总体而言,教育部安排的课时是合适的。

    也许是综合了之前的互动问答内容,曹老师总结到,读书方法是多样的。我听到两个闻所未闻的提法——素读与乱读。关于素读,曹老师解释说,读书可以是纯欣赏不带任何目的地读,不要动辄提出“请问你从书里读出了什么道理”之类的问题,读得多了,孩子自然就懂了道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慢慢润泽吧!至于“乱读”,曹老师解释得更简单——只要不是有害的书,什么都读一点,终究是有益的。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来到四点二十分。报告会结束后了,主持人宣布需要签名的排队,会场里的人群立即排成了一条长龙。我庆幸自己是一定能签到名的,因为我排在队伍的前列。我隐隐担心起排在后面的读者们来——这么长的队伍,他们怕是签不上名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纯粹是多余的,曹老师给大家一人一人挨个儿签名,动作不急不缓。有的读者抱了一摞书放在桌子上,他就让工作人员帮忙把需要签名的页码翻开,一本一本地签上“曹文轩”三个字,每一本都不落下还有的读者提出在我们读者看来都比较过分的请求,他们想请曹老师签上读者自己的名字,曹老师也欣然答应。有一个读者的名字有些生僻,曹老师连着问了两次才下笔,曹老师生怕自己把读者名字写错了。

    我拿到签名后去门口领取区教育局为参会教师准备的赠书。我把一大堆书搬到车上放好,再返回报告厅时,曹老师还在专注地给读者签名。面对带着孩子来签名的家长,曹老师还时不时地和家长聊两句,并鼓励孩子。签名结束后,曹老师大概看出我们留下来是等着合影的,他站起来,笑着说,那就开始吧,我们就又轮流上去与他一一合影。

    合影结束后。我走上前去,告诉他我是双流区一名语文老师,并忐忑地递上自己写的小书拜请他指点。曹老师微笑着接下书并说出足以鼓舞我心的一句话:“语文老师做这个很好!”

和几个工作人员一道,曹老师坐上一辆普通的商务车离开了。曹老师的和蔼、儒雅、谦和和对读者的真诚已经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他告诉我们的读、为文、做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急功近利的真谛也在我心里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