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 共话群文——记杨雪梅名师工作室群文阅读磨课活动
[日期:2019-10-23] | 作者:sweetbear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19年10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杨雪梅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再一次齐聚在我校五楼录课室开展常规的磨课活动。本次参与磨课的教师是付丽莎老师和张柔老师。
首先,付丽莎老师带来一堂名为《初探古代诗人的隐逸情怀》的群文阅读课。付老师拥有一颗匠心,她化繁为简,以简驭繁,从众多隐逸诗中精心选择了《渭川田家》《饮酒 其五》和《山园小梅 其一》这三首。她引导学生聚焦意象,异中求同;联系背景,同中辨异。付老师拥有一颗慧心,在课堂上,她善于捕捉学生的回答中稍纵即逝的闪光点,运用机智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尽情的暴露,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自由地穿行,感受诗人的隐逸情怀。付老师将诵读贯穿于整堂课,引导学生抓住相关意象,进行深入品读,适时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人的情怀。付老师这堂课环节清晰,层层推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工作室成员听完付老师这堂课还意犹未尽之时,优雅大方的张柔老师已站上讲台,板书好了本堂课的标题——一纸月华,尽诉悲欢。张老师以“月”为主题精选了三首诗歌,它们分别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李煜的《相见欢》。整堂课分为五个环节:1.读准字音;2.把握意象,理解诗意;3.展开想象,描绘画面;4.了解背景,月寄情长;5.借鉴方法,比读品析。张老师的这堂课充满了诗意和温情。这种诗意和温情蕴含在张老师开头那段优美典雅的导入语中,体现在环节之间简洁准确的过渡语中,更深藏在张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语中。张老师引导孩子们深入品读三首诗歌,用心体会月亮这一意象,通过解读,我们发现月亮不再是那颗遥不可及的冰冷的行星,而是善解人意的可人儿,是寂寞情愁的寄托,是离愁别恨的代表,是望远思归的象征。
课后,老师们将会认真思考这两堂课的优劣得失之处,为接下来高质量的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程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