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述职报告——付兵
[日期:2025-01-16] | 作者:dangwu 233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24年述职报告
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教科室 付兵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2025春的脚步已临近,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首先祝愿大家身体棒棒,生活旺旺,好运连连,喜气洋洋。回首走过的2024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龙校长、罗校长和文主任的亲切指导下,我本着严谨务实、公正尽职的态度,努力配合文主任推进教科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心全意为广大教师及学校教科研发展做好服务工作。现述职如下,敬请全体教职工批评指正。
一、加强课题研究管理,落实教育科研过程
(一)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学校一直秉承以“课题化开发,课程化实施”的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本年度,在文主任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实践深化推进。谢冬琴、黄雯等6名老师在市级以上活动平台中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现场赛课或展示课,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广泛好评,彰显出我校课改成果的先进性与创新性。李春燕、龙姿君、廖红等11位老师在区级以上研讨活动中作专题讲座,展示推广我校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建设的机制和措施等相关成果。
本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成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行政人员高级研讨交流活动、2024年中韩中学生交流项目等多项活动中展示交流。课改成果《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构的“立格”范式》在四川省第六届“立德树人”创新案例评审中荣获一等奖。
2024年10月,我代表学校在四川省第五届“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主会场作了题为《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构的“立格”探索》案例交流。
2024年12月1日,在“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上,我代表学校在“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论坛活动中,以成都立格实验学校21年的实践探索为例,交流了我校从学科实践出发,将学科观念、知识和方法跨向其他学科或进行多学科整合,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进一步实现全面超越学科边界的实践育人课程体系。
(二)推动“德育课程化”研究课题成果梳理
本年度,我校承担的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课题“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德育课程化实践研究”完成现场结题鉴定暨成果推广会。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德育课程化实践研究”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选题聚焦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痛点、难点及困境,瞄定健全人格培养目标,探索德育课程化的校本实践,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应学生的成长需求,实现人的身心整全发展等核心追求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本年度,晋云萍、王俊、罗远洋等12名老师在四川省第五届“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国培计划2024”中西部骨干项目、达州市教师专项培训会、“巴山名师”培训等活动中交流展示德育课题研究成果。在四川省第六届“立德树人”创新案例评审结果中,我校共有14项成果获奖。在成都市第十九届基础教育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我校《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德育课程化实施》获专著类市一等奖,并在四川省第二十一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中获专著类省一等奖;罗远洋、刘曦萍、练敏老师的论文获市二等奖。
(三)做好“学科课堂教学范式变革”研究课题申报
为了从理论上深刻剖析素养的基本形成特性及其教育学理据,为课堂实践奠定坚实基础;继而,通过实证方法深入调研当前初中课堂教学现状,识别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并实践素养导向的课堂形态模型与教学策略,同时开发相应的评估工具,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科学检验;最后,通过数据分析与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炼可推广的教学模式与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指导。在罗校长和文主任指导下,本年度启动了《遵循素养形成规律的初中课堂形态循证研究》课题,并于2024年12月成功立项为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24年4月3日,牵头举办“学习观课议课技术,提升学科教研质量”第二学月主题研修活动。会议特别邀请到成都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大伟作题为《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讲座指导。语文梁卓恒老师进行了课例展示:《壶口瀑布》,罗晓章副校长做题为《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的总结发言。
坚持间周一次的课题常规研讨活动,组织20余名教师作专题分享交流。目前,课题研究已经完成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教学现状分析等内容。
(四)加强各类课题过程管理
本年度,我校“欧英名师工作室”承担的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一般课题“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陈国华名师工作室”承担的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一般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建模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题组承担的“智慧课堂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均有序开展课题研究。
李春燕老师牵头的课题“小初高一体化生态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功立项为四川省教育学会一般课题;李劲梅老师牵头的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概念分析的议论文思辨写作训练策略研究”立项为区级一般课题。
“欧英名师工作室”承担的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一般课题“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和数学组承担的双流区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实践研究”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通过结题鉴定。“陈国华名师工作室”承担的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一般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建模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有序开展课题研究。“何铁名师工作室”承担的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学科实践项目开发与实施”顺利通过了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2024年度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评审,荣获成都市三等奖。李春燕老师负责的省教育学会课题“小初高一体化生态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张颖晨老师负责的成都市教育科研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研究”和高中部李劲梅老师负责的双流区教育科研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概念分析的议论文思辨写作训练策略研究”举行了开题论证会。高中部生物组王平老师团队的课题“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生物学习任务单的应用研究”、物理组江博渊老师团队的课题“教学评一致性下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策略”、语文组曲志平老师团队的课题“教学评一致引领下的批判性思维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高中部谭文老师的“基于开展微课题教学促进化学深度学习的应用研究”等校级课题持续开展研究。
教科室组织教研组、年级组和备课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分别就“学科课堂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校本课程开发”“学科特长班教学”等开展专题研究,并加强了对课题工作的管理,对几年来的课题进行了梳理,加强对课题过程性的管理和对课题资料的收集。科研促教改,推动了我校的课改进程。
二、强化研修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以赛促研,以赛代培,助推校本研修
教科室牵头开展了“人人献课”活动,从方案到课堂教学的展示,都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展示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和健全人格教育的研究成果,推进了学校教育科研的进程和课堂教学改革。
组织开展了“省市区课堂教学大比武网上优课评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活动。本年度,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课60余节,现场赛课获奖30余节,上公开课40节。在成都市双流区第七届初中课标·教材·学情·原创题命制解读比赛中,我校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学、历史等九个学科的一等奖,实现全学科赛课“大满贯”。我校初中部韩科、代君、何梦婕、雷智,高中部袁杰、夏俊被评为“双流区第十一届学科带头人”。
(二)承办各级培训研修活动,发挥“示范校”辐射引领作用
我校作为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和成都市教育局授予的“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和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年度,教科室牵头,承办了青海省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跟岗培训、广东省初中生物学骨干教师跟岗实训、四川省 2024 年教师培训委托项目——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省级骨干教师示范培训、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精品课程菜单培训活动等省市区研培活动共计9次,我校教师承担了示范课和专题讲座,无论是省市级骨干教师的“跟岗研修”还是骨干教师的“课例研讨”,无论是学校教师上的示范课,还是作的专题讲座,均受到参会老师的高度评价。
本年度,在全校各部门大力配合下,在文主任的指导下,我还承担湖南邵阳民办教育学会、长春力旺教育集团等多个交流考察团队的来访接待工作,收到来访嘉宾的高度评价。
(三)抓实名师工作室研训工作,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校现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区级名师工作室4个,校级名师工作室13个(其中高中名师工作室7个,初中名师工作室6个),在文主任指导下,抓实名师工作室研训工作,推进名师工作室间周开展研修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加强培训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年度,教科室延续自我培训、校本培训、外出培训有效做法,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研修活动18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读书活动,提高阅读素养,促进内涵发展。
(五)强化新教师跟岗实训,帮助新教师系好“第一粒纽扣”。
近几年,我校新进教师数量多,涉及学科广,培训任务重。为使新进教师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特色和规章制度;提升新进教师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帮助新进教师掌握基本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新进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工作凝聚力。在文主任的指导下,我牵头开展新教师跟岗实训工作,通过师德师风教育,班级管理培训,课改理论引领,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实训与交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展示等形式,促进新进教师树立教师职业认同感,帮助新教师掌握教学基本功和初步教学技能,提升新教师和学生及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确保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举办的18场新教师培训系列讲座,涵盖了“学校文化与规章制度”、“课改特色”、“课堂教育教学计划”、“家校共育”、“师生良性沟通”等主题内容。结合区级新教师培训的17场讲座,从学校文化与制度到班级管理能力,从课堂教学技能到课题研究与实施,每一场讲座都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一次智慧的碰撞。新教师们在这里汲取养分,拓宽视野,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积蓄了强大的能量。
(六)实施师徒结对制和教师结伴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科室根据《成都立格实验学校关于实施“导师”制结对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试行意见》和《成都立格实验学校关于实施教师结伴制试行意见》,加强对结对、结伴教师的过程实施监控,每个月末都对结对工作手册进行检查并登记,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通知本人并限期加以整改。师徒结对制和教师结伴制的实施,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推动《学案》研究修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形成教和学有机结合,教科室组织各学科组新编《导学案》和《分层教学班学科课程》。本年度,在文主任指导下,组织各学科教研组结合当前课改方向,立足立格新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进一步研究修订《导学案》,要求变单一的练习式为教学互动式;学习部分包括预习、讨论、探究、示例、反思等活动内容,每项活动要设计成几个问题或研究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练习层次多样化,分为必作、选作和提高三类,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突出“学为中心”,凸显学科特色。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与修订,让教师更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和课标要求,灵活运用教材,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每年3月至6月教科室牵头举办科技节。5月23日的成果展示专场,共展出15个比赛类项目和34个成果展示类项目,包含工程制作类、生活技能类、学科应用类、生态环保类和服务类等五大类主题。活动现场成果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可作为项目展示者、可作为比赛竞技者、可作为互动体验者,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现场的主角。科技节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科技素养的舞台,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叩问科学殿堂的机会,一个提升科技能力、锻炼科学思维的平台。
本年度,在区、市、省、国家级青少年科创大赛中,我校近百项成果获得等级奖,展现了我校学子的科创高素养,彰显了我校科创教育的高质量。
本年度,学生社团刊物《春芽》编印4期,《探索者》编印2期。刊物广泛展示我校课改成果和师生风采,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喜爱。
五、其他
本年度,协助文主任完成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项相关检查、考核等工作任务,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完成其他各项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上各项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均离不开领导们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感谢领导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全体教师对我工作的配合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态度,协助文主任做好教科室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老师们的教育科研工作服好务。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的意见,共同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