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余烬
[日期:2024-10-29] | 作者:2026届8班 蒲美臻 255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
————题记
这是坐落在城市边缘的老城区,有白墙黑瓦的古建筑,亦有老旧的却颇具现代化的民居。我行走在斑驳的青石板路上,穿梭于小巷中,寻觅着鲁班的故居。
“嗤嗤——”是刀刻木头的声音。
我循声而去,一抹褐色撞入我的眼帘,是初现胚形的木头,与之相伴的,是拿着刻刀如蝴蝶般翩飞的粗糙双手。一个偻倚着的身影,黑色的围裙上落满了扎眼的木屑。走近一看,简陋的工作台上陈列着木锉、敲锤以及诸多我不认识的工具。做木雕的老人混浊的眼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的活儿,布满厚茧的大手小心翼地握着一把小小的刻刀———削、搓、切、磨,他换了几把刀具,却始终没有分散注意力。
我开口欲语,又默默闭上,不想打扰这位老人。他的眼里,似乎只有“一盏 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挫”,这些构成了他全部的世界。仅用最为简单的东西雕刻,一只威猛的老虎便在他手下逐渐成形,我仿佛透过它看到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世界。
我悄悄地来,又默默地离去,思绪飘了很远。那位老人从事木雕多久了?在机器工艺品占据市场主体的当下,他的木雕卖得出去吗?他有徒弟吗?无数问题冒了出去,我突然想到此行的目的———拜访鲁班故居。
夜色笼罩大地,我行走在四程的青石板路上。去不去,似乎都没有关系了,因为,我见到了同鲁班一样的,传承千年而不褪色的匠心,那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拥有匠心的匠人,能在漫长岁月中承受孤寂和冷清,用热忱浇筑出最厚重的生命底蕴。不被繁荣迷眼,不为名利屈身,在手艺的承与变中,中华民族的瑰宝代代流传,弥足珍贵的匠心代代不变。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匠心是一种应当融入生活的节操。我们都应要以坚守、尊重的精神去对待每一件事。不管是兴趣、专业还是学科。将匠心散入每一个角落,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都会纷至沓来。
我行走,走在这座古镇中,穿过历史长河,我触摸到了岁月的余烬———匠心。
指导教师:杨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