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成都市综合实践主题教研活动在成都立格实验学校举行

[日期:2023-03-31] 作者:教科室 次浏览 [字体: ]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多方联动,开启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新征程。

2023年3月27日上午,成都市综合实践主题教研活动在成都立格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立格实验学校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新瑞,成都市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教研员肖慧,双流区综合实践教研员凌远富、韩军,成都立格实验校校长高志文、附小副校长杨成根,成都市各区县综合实践教研员及学校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成都立格实验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名师工作室导师、小组研究性学习课题组长李春燕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校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索”整个活动围绕以下主线进行:基于困惑,聚焦问题——学校层面,整体构建——课程设计,课堂展示( 小学部)——课程设计,课堂展示(中学部)——学术研讨,聚焦优化——专家讲座,理论指导。本次活动主办方和承办方一起做了很多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本次重点展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当中的小组研究性学习课程。成都立格实验校的小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教师围绕课程开发和实施,以真实的问题为起点,构建一个主题,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课题,同时以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形成边研究边学习的课程形态”。在课程规划指导下,以课程为开发,以课题为实施,一个课题可能要花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完成一个课题,可能涉及到数学、工程、艺术、化学、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知识。

本次展示活动主要展示的是成都立格实验2008年开发与实施的生态课题《关注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双流区生态系统研究》(简称《白河》课题)两个子课题项目。为了更好地向嘉宾展示课程背景,了解后续研讨活动的相关内容,学校设计了在研讨活动前的参观流程。

本次参观流程的介绍由《白河》课题的年级共9名学生完成,学生团队围绕参观路线的设定、介绍内容、人员分工、服装、接待礼仪等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最终为到会嘉宾做了精彩的解说工作。首先向嘉宾们展示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部分成果。

 

然后作为《白河》课题的成员,为大家呈现了学校15年开展的生态环保课题《白河》课题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生态实验室的建设和规划。在整个过程中,时时处处体现出了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变革理念。

 

 

 

上午9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在学术厅拉开帷幕。李春燕老师首先以问题“如果一个法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一旦到了律师事务所工作,你首先遇到的挑战是什么”打开了本次教研的大门。紧接着李老师给大家分析了学生可能面对的未来职业的现状,并揭示了未来教育的变革,即从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到为形成解决方案开展的主动学习,同时预示着基础教育的教与学方式必须发生变革。在基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育人目标下,如何将学科课程、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育人的有效载体?在18年的探索中,我们有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带着问题去探究。今天我们以成都立格实验校开展的小组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例,从四个方面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探索教学内容的变革——打破传统的分科学习模式,探索面向真实问题的跨学科主题内容;探索学习空间的变革——打破传统的“教室+走廊”学习空间,探索校内、校外的“第三学习空间”;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打破传统学段的壁垒,探索小初高一体化品格与能力螺旋式上升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教研模式的变革——打破传统的课堂与听众席的分离;探索听课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团队,站在学生的视角感受学生的思考和感受;李老师还强调我们探索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让学生产生真实的问题,从而通过观察和实践获取知识资源,最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都立格实验学校落实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一直在行动,并在学校层面进行整体构建,成都立格实验校附小也在积极地探索实践。立格实验校附小综合实践课题组组长杨秋洁老师在会上给大家分享了小学阶段是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变革。首先是课程的整合,倡导面向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杨老师从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特点上的异曲同工、理念上的重峦叠嶂以及目标上的相辅相成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说明。其次是以问题引领,进行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杨老师以红领巾志愿者活动给树木刷白为例,介绍了从课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到总结阶段,如何通过情导入让学生提出问题到生成课题,再慢慢生成问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后再产生新的问题,最后学生汇报分享并解决问题。接着是空间延展,构建家校社协同共建的学习空间。杨老师以我校生活家政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次活动,我们还以“说课+课例展示”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了我校是如何实现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首先是初中专题《白河生物多样性课题之边坡植被养护自动浇水系统研究》,李举梅老师从研究背景、学情分析、活动目标、围绕目标具体开展的活动、第8课时实施过程几个方面为大家解读了方艳秋老师本堂课的前期工作与整体教学思路,让听课教师们更加清楚本堂课的目标及整体设计。接着就是由方艳秋老师带领立格实验学校初中部的孩子在蔬香园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系统地研究了白河边坡植被养护中涉及的自动浇水系统,呈现了学生从发现问题——边坡植被需要人工浇水维护,到提出问题——能否实现自动浇水,并展示了学生如何从设计方案、改进方案,研究工作原理、实验验证到进一步完善方案最终形成后期思考的过程。本次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室+走廊”的学习空间,探索了校内、校外的“第三学习空间”。

 

 

 

 

 

 

接着是小学专题《为锹甲寻找一个家》,首先是由杨荟民老师从研究背景、学情分析、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以及李杰老师前期课程的具体开展内容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展示了本堂课课题的整个形成过程,为后续老师们的听课做好了铺垫。杨老师的说课结束以后,便由小学部李杰老师带领着小学部可爱的孩子们开始了锹甲新家的寻找之路。李杰老师带领孩子们先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汇报,孩子们童真的声音无时无刻不打动着台下的听众,孩子们大胆自信的状态更是让所有老师为其点赞。期间李杰老师也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如何为锹甲寻找一个适合它的家。孩子们从锹甲的生活习性入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想到了以制作生态缸的形式为锹甲模拟一个家,孩子们细心地为锹甲的家选择材料,并动手制作,体现了孩子们善于思考,敢于动手实践的精神。在课堂中,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选择相应材料的原因,有理有据,以及最终汇报的时候展现的思维碰撞,都体现了立格实验校附小孩子们的阳光自信、乐学善思。同时本堂课所蕴含的生态环保、和谐共生的理念更是可圈可点。

 

 

 

 

 

 

 

 

 

两位老师的课堂,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冯新瑞、肖慧老师等四名老师也分别参与到四个小组作为学生参与其中,让老师们亲身体验了整个真实课程的探索过程,这又是一大创新之处。成都市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教研员肖慧老师在总结的时候感慨的说,“我坐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没有惧怕我是老师,而是和我平等合作,他们愿意倾听我的意见,但是他们有他们的思考,我赞赏孩子们这种不畏权威,独立思考的精神,这样的课堂太精彩了,我意犹未尽,我还想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新瑞老师赞叹说,“孩子们真了不起,他们把收集到的很多信息和资料用于在团队合作中真实问题的解决”。

展示课结束后,以沙龙形式进行了学术研讨。首先是由冯新瑞老师、凌远富老师对本次展示活动进行了点评,冯老师和凌老师对本次活动表示高度赞赏,并肯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融合开发与实施探索取得的可喜的成绩探索基础教育教与学方式变革在方向上是正确的希望能够为全市乃至全国做好示范和引领作用。高志文校长从校课程设置、具体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解答了与会老师的提问。

 

 

 

 

最后冯新瑞老师为大家进行了主题为《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及其实施策略》的专题讲座。其中冯老师指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有:劳动课程、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校园劳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各学科渗透。同时还强调了劳动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劳动课程不等同于劳动教育。同时冯老师还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主要活动方式,即:社会服务、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分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异曲同工之处。阐明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地位上看,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劳动教育的课程之一,但劳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同等地位,都要落实。冯老师的发言,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明了方向。

 

 

未来不远,未来正扑面而来,正在催生着教育发生变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在学校落实刻不容缓。成都立格实验学校依托学校独立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解决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序列开发、常态实施、系统评价与精细管理等问题,以“实践育人”为途径,以真实的问题为起点,构建一个主题,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以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为载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解决了在传统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完成学生从分科学习到整合学习,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建构,从知识获取到实践创新的升华。

 

撰稿:冯莉     一审:何坪     二审: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