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学课程将补充防疫抗疫内容

[日期:2020-11-02] 作者:曹莹 1641 次浏览 [字体: ]

近日,记者获悉,教育部正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将在科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相关课程中,补充防疫抗疫相关内容。

据悉,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749号建议中提到,“关于在中小学语文、政治、历史课程中增加新冠疫情相关内容,在新学期应重视思政课,增加疫情防控知识、禁食野生动物教育以及疫情防控期间先进人物事迹宣传等。”

近日,教育部公布对建议的答复,表示该建议对开展相关工作很有启发。实际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已对防疫抗疫相关内容进课程教材工作作出安排。

例如,教育部牵头研制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补充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等内容。

同时,在中小学相关课程中也补充了防疫抗疫相关内容。例如,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传染病与防控”“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等模块,结合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流行及防控等主题,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关内容;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模块2:经济与社会”部分,增加防疫抗疫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基本事实。

教育部表示,目前正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结合当前防疫抗疫形势,将在科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相关课程中,补充防疫抗疫相关内容。

具体内容上,教育部称,一是补充防疫知识,强化以爱护保护动物为主的生态文明教育、以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以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疫情为主的公共卫生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二是增加抗疫精神,让学生学习在防疫抗疫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培育公共服务意识和主动作为奉献精神,加强“四个自信”教育。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