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

[日期:2020-09-24] 作者:德育处1 1793 次浏览 [字体: ]

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帮孩子成才、成人!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父母为了孩子,固然是拼尽全力的付出,而在孩子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世上最完全的依赖、信任和爱戴。哪怕我们在外一事无成,可回到家里,我们还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就是我们一生最光荣的称号。趁着孩子还未长大,趁着我们还未变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也是任何成功都无法超越的荣光。

68位高考状元真实身份曝光,他们的家庭教育都有这3个特征: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父母及时表扬或督促孩子,让孩子发扬长处,弥补短处。

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难怪有人感叹: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考试,不仅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场所,在家庭。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来的,所有家长都要知道。

 

一、父母陪伴的五个“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

第一个坑:敷衍太过,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陪伴,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

第二个坑:耐心太差,没有控制好情绪。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又打又骂。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

第三个坑: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很远。

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对于3-12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四个坑:说教太多,会使孩子产生厌恶。

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

第五个坑:期待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

孩子并非机器,不是我们付出了爱与关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教育孩子,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陪伴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二、优秀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真正优质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第一种: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种: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种: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第四种: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

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

第五种:共同成长的陪伴。

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三、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一对好父母,胜过200个好老师!

曾经,一个男孩和爸爸互动的小纸条感动了全网。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于是,儿子把想跟爸爸说的话都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门口或茶几上,纸条上既有他的心里话,也有他想问的数学题。爸爸看到,就会在纸条上写下回复,父子两人虽不能“朝夕相处”,却可以“纸条传情”。小小的纸条,承载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历程。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父母”这个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每位父母,都必须对孩子亲力亲为。陪伴并不需要“大把”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从小学到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这个转变中,家长的角色也至关重要。无论您有多忙,以下这5件事不得不做。

1.增强意识——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初中生活

面对陌生的同学环境,想要适应,真得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时间的长短则和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这个时候,家长要提防两种极端心态的产生:一是经过漫长的暑假,心早就""了,还会觉得初中学习会和小学学习一样简单,因此漫不经心;二是对初中学习过于担心,生怕自己会落下。前者需要家长的"醍醐灌顶",强调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一定的难度,后者则需要家长更多的鼓励和信心的给予。

 

2.确立目标——对比近几年中考形式,辅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考的考试范围、考试政策,不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作为孩子的"大后方",家长需要在这些方面花些时间和精力,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官方或教育类的网站。参考往年的中考分数线,可以帮助孩子基本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实。

 

3.充分了解学校制度、基本规范、考试选拔等等都要提前弄清楚。

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进入该校的高中部,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因此要及早了解相关学校直升高中的选拔标准。

到底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是按总成绩排名;对具体学科的成绩是否有要求;具体名额的分配又是怎样......这都是需要家长提前考虑的问题。

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影响孩子的高中升学。从现在起,做到心中有数,随机应变。

 

4.及早沟通——向任课老师传达孩子的基本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和老师沟通并不是为了以后给"打小报告或者""探听孩子底细",家长要把这个态度摆正,不要给孩子留下随时受监视的感受。

尤其对寄宿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了如指掌必须通过与老师这座桥梁。

这里的老师,除了班主任老师,还有各任课老师。毕竟中考是一个综合的选拔性考试,与老师沟通,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过度偏科,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并且积极配合老师。

 

5.找到方法——如何应对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听话"那是家常便饭。

这个时候,家长再也不能向以前那样呵斥或者动手了,需要的是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

能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个是关键期,家长不仅要做孩子的镜子,更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多向优秀的家长取经,改变之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初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家长来说,更是万里长征的重要一步。要想下好这盘棋,必须把每一步都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