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盘点2017”大幕开启
[日期:2017-11-24] | 作者:曹莹 1270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韶光易逝,岁月难留。转眼间2017年末已至,回眸岁月,往事悠悠:这一年,在你身上发生了哪些新鲜事?这一年,国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年,国际局势又有了什么变迁?岁末年尾,让我们细细盘点,用词语的珍珠串起一整年的记忆。
“皮皮虾,我们走” 爆红网络,“扎心了,老铁”窜红坊间;“我们是谁”道尽职业心酸,给你“比心”为你“打call”;“共享单车” 引爆共享经济,“王者荣耀” 站在风口浪尖;“人民的名义”切中反腐热点,“战狼Ⅱ”塑造大国军魂;“雄安新区”备受全球瞩目,“一带一路”各国携手共建;“十九大”指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新时代”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词”不同。“汉语盘点2017”大幕即将开启,快来参与选出您心目中的年度字词吧!让我们用词语记录变迁,开启你的新时代。
11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腾讯网联合主办,央视新闻、微博等十余家主流媒体、高校、研究机构参与协办和支持的“汉语盘点2017”启动仪式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汉语盘点”活动至今已举办十二年,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和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今年的活动分为网友推荐、专家评议、网络投票和揭晓颁奖四个阶段。即日起至12月4日,网友可通过人民网、腾讯网、微博、央视新闻微信客户端、商务印书馆官网等平台推荐字词并撰写推荐理由;12月5日至8日,专家评委将联合评选各组前5位字、词并撰写专家解读;12月10日至19日,网友可通过网络活动专区或手机投票选出各组首位字、词。活动期间,陆续发布“年度十大流行语”“年度十大新词语”。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7”揭晓仪式将揭开年度字词的面纱,并权威发布“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推出“大数据版本”的年度推荐字词,为活动预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通过监测语料库,推荐国内词“新时代、中国梦、人工智能、雄安新区、共享”和国际词“金砖国家、断交、美联航、越界、命运共同体”等。清博大数据推荐的国内字为“享、力、新、租、痛”,国际字为“退、恐、智、核、青”。搜狗输入法则推荐了今年1月至11月输入热度排行榜前五的字词,记录了社会热点的变迁,如2月的“四海八荒”、4月的“达康书记”、7月的“王者荣耀”等。
今年的活动将呈现三个特点:第一,媒体深度融合,利用多方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壮大活动影响力。今年,腾讯网加盟活动主办方,为汉语盘点提供互联网产品支持,线上全程直播活动进程。滴滴出行参与支持,借助公众号平台为活动宣传造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合作,在活动阶段形成“三大发布”,打造“汉语盘点月”。第二,监测路径各异,观察视角多元。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搜狗输入法、清博大数据三家的海量数据为资源,全民参与推荐字词与投票,专家评议并从专业角度进行解读。最终的评选结果既体现了全民的意愿,又呈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和脉络,具有专业性和代表性。第三,打造多种参与方式和渠道,实现全民互动。央视新闻街头采访,面对面捕捉主题热词;腾讯网利用创意H5产品收集投票、发布结果,利用企鹅问答和腾讯问卷向网友征集字词;微博话题造势,用流行语接龙造句等方式号召网友参与。“汉语盘点”真正成为年终岁末全民的语言盛宴。
“汉语盘点”以盘点年度字词的方式为过去的一年作结,已走入了第十二个年头。从最初“年度字词”的单体发布,到现在与“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的一体发布,内容愈加饱满,形式愈发多样。语言是感知社会最敏锐的触角,是反映世间百态、折射时代光影的多棱镜。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表示,“汉语盘点”以鲜活的形态记录着时代、文化的递变轨迹,在信息洪流的冲刷下把握语言变化的脉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提出,盘点并不只是信息数据的简单整合,而要透过话语理清人们的逻辑脉络、情感走向,观察社情民意,挖掘其深层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指出,“汉语盘点”活动兼具传承和创新的特点,是我国举办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最具权威的语言文化活动之一。活动注重与时俱进,在发布形式、新技术应用、媒体支持等方面不断创新。活动既充分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唤起了人们的语言文化意识,又借助语言引导民众理性思考国家与世界。他希望活动进一步突出“全、实、新”,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强化价值引领,铸造文化品牌,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构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力量。
“汉语盘点2017”正在火热进行中,即日起登录人民网、腾讯网了解活动详情并推荐你心目中的年度字词!活动设网友参与奖和入围奖,获奖者将有机会获得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的图书券!“汉语盘点2017”,用字词开启你的新时代。
来源:中国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