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源 > 科学 > 新闻内页

教研促发展,携手共进步 ——2023—2024学年度下期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日期:2024-06-21] 作者:admin9 次浏览 [字体: ]

教研促发展,携手共进步

——20232024学年度下期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研组长     余丽

  时光清浅,辗转流年。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求实而又创新的一学期已圆满结束。科学组的老师们握协作之手,兴教研之风,展百家之长,结丰硕之果。现将本学期科学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博观而约取--教研篇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走得更远。每周的大教研让我们聚到一起,一起思考,交流、碰撞,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幸福。教研活动的内容决定着老师们业务水平发展的方向,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本学期科学组共举行校本教研活动19次。教研活动主题主要包括:公开课、赛课内容研讨;课标、教材解读;科学社团主题活动学习;小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学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研讨交流;科学学科教学相关政策解读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等。

(一)共研新课标,紧跟大单元教学

1.定目标   明方向

开学第一周大教研,我们科学组首先根据学校各处室的工作计划,结合小学科学六个年级新学期的学习主题,我们确定了本学期教研的主题内容,每位教师依据主题内容确定了一到两节的展示课,自主选择展示课的时间与内容。具体明确的教研计划让工作有条不紊的扎实开展。

2.主题学  解内涵

本学期,我们组开展了“培素养打基础,提能力会探究--科学课标教材解读”的主题教研活动。我们分板块、分年级对2022版科学新课标和1-6年级下册的新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在教研中,我们把2017版课标与2022版课标进行了分析对比,分学段将新课标中四大核心素养进行重点解读,总结出了新课标的四大特点:素养立意,实现科学育人;注重综合,培养迁移能力;强调进阶,配合学生发展;思维探究,促进深度学习。20243272829日,我们全组人员在东升小学参加1-6年级下册的课标教材解读活动,认真学习各个学校解读得详细、全面的闪光点。其中,3月27日,李雅颖老师作了主题为“聚焦教材解读,提升教学智慧”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单元课标教材解读;艾丽沙老师在全区作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立足学生发展”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单元课标教材解读分享,受到了教研员以及全区科学老师的高度赞扬。

(二)共研生态课,探索微课题教学

     在我校生态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校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多元发展的课堂以及科学学科特点,《“生态课堂”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策略研究-以小学高段科学微课题开发与实施为例》课题重点研究如何挖掘科学教材探究活动中适合开发成微课题的内容,根据内容特点创设微课题探究任务,采用适当的手段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以及如何抓住微课题教学中学生生成的闪光点,培养学生思维,把握学生迁移,诱发主动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有创造性的生成,能逐步建立学科知识的连接点,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还应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在主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分享能力的发展,形成小学生态课堂中独具特色的微课题探究活动。本学期,我们组认真开展了间周一次的小课题研讨交流学习,我们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课堂的内涵、特征、要素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微课题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微课题方案的模版设计等。截至目前,我们组已已分小组完成了五六年级上下册72个专题的微课题设计,12个微课题典型课例集,构建了小学高段科学微课题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总结提炼了小学高段科学微课题开发策略和教学组织实施策略。同时,大家齐心协力撰写了成果鉴定书、结题报告、文献查新报告以及相关的过程性印证材料,成果颇丰。希望能在624日顺利完成小课题结题工作。

(三)共研单元作业设计,落实“双减”要求

为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科学组围绕“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和布置”开展了系列化的专题教研活动,老师们交流作业设计方案。采用个性化布置的方式,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及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和课后分层作业,并在班级、校内进行优秀作业展示,给学生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营造力争向上的学习氛围。寒暑假,我们就利用美篇制作一个长周期的实践性作业。

我们全组老师一起参与了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我们工作坊负责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和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作业设计。我们完成的作业设计得到了区教研员周老师的肯定,分别推荐到省市平台进行了上传。其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作业设计荣获了“成都市二等奖”,《天气》单元的作业设计还在静候佳音。

在设计“长作业”过程中教师也在悄悄的发生着转变,不仅要在课内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让作业变成课程实施的一部分,根据作业情况调整教研策略,提升课堂质量。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会课标精神,然后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的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梯度和不同难度要求的作业,学生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作业难度,可以说作业内涵、形式的充实不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能与课堂产生“化学反应”,倒逼教师不断提升教研水平。

新的政策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作业内涵,重构作业体系,让它成为撬动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成长的有力杠杆。如何科学设计作业,让作业在“减量”的同时“提质”,成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最佳载体,成为经纬教师们重要的教学实践。思想引领行动,行动践行思想。教师们聚焦“双减”,深化课改,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赋能。

(四)整合课程资源,探索“家乡的科学”

       本学期,我们组的余丽、李雅颖、杨荟民、艾丽沙四位老师一起参加了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家乡的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展评。我们撰写的案例主题为“悠悠家乡水,浓浓白河情——探秘家乡水资源科学实践活动”,本活动从家乡双流的护城河,即“白河”入手,让学生应用科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家乡水资源的问题,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开展了制作白河出生证、绘制白河地理图、撰写白河水情调查报告、设计并制作净水器、绘制节水护水科学小报、争当“小河长” 等探究活动,切实增强学生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通过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媒介的家乡科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加强学生对家乡水资源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建立学生与家乡生活的联系,融入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目前,该案例已通过区级评选,上传到了成都市教科院资源平台,静候佳音。

二、厚积而薄发--教学篇

(一)备课,行之有效

     本学期,科学组继续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每位教师提前钻研教材,吃透重难点,由主备教师进行首备,并能提出重难点和突破方法,其他组员质疑、补充、完善,大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分享教学智慧,培养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二)“教”途有光,共同成长

3月1-31日,余丽老师参加了双流区“第十一届学科大比武”复赛,抽到的课题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全组老师的集体研讨下,确定了教学思路,以欢乐谷娱乐项目的运动为导入,以大任务情境“击球游戏”贯穿整节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探究实践环节中,利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三个实验:直接击球、轨道击球以及推球入杯活动,让学生观察、感知,并学会用图示法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在全组老师齐心协力,不断打磨后,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率高,探究欲望高涨,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最终余丽老师凭借本课,冲出学科大比武的重围,196进入决赛。

4月,杨荟民老师和李雅颖呀老师参加了《小初高一体化生态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申报,目前已到最后结果认定阶段。

4月11日,余丽老师代表双流区参加了“成都市第十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大赛 ”。抽到的赛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心脏和血液》,全组老师一起深挖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及核心素养,用好教师教学参考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有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重点围绕课标中的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进行设计,并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链为线索贯穿教学过程。整节课的设计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最终本课取得了成都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6月17日,我们组推荐余丽、艾丽沙两位老师参加了由双流区教育局主办的“2024年双流区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在科学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磨课、PPT、教学设计、教学具等准备,在全组老师的努力下,这两节实验说课顺利录制且效果良好。这两节实验课体现了教材的“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的教学环节要求,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的思维推进,展开深度学习,在经历问题、探索、交流、结论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达成概念建构、观念形成、思维提升、能力拓展、合作养成、兴趣增进等育人成效,有效落实小学科学四个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

本学期,我们全组老师一起积极参与了3年一次的“成都市小学科学教学成果评选活动”。我们共提供了优秀教学案例8篇,论文4篇,课件3个,微课1个,小专题研究2篇均获得了市级一二三等奖。

科学组的每位老师都非常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献课”机会,我们对课型、年段进行了划分,通过献课活动展现了科学课不同年段和课型的上课模式,但每一堂课都体现了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问题解决式教学,核心问题的聚焦,有依据的猜测,全身心倾听的姿态,学生习惯的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完整语言的表达,有依据得出结论等等。课虽仍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锤炼科学教学内功

教师的内功不断提高来源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应具有的学习精神。科学组结合市区级教研,继续专题教育,课题研究,公开课,人人献课,讲座等活动平台学习,提倡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专业杂志等途径学习专业知识。
      
本学期我组共参加区级教研活动10次,市级教研活动2次,全国科学名师线上教研活动3次。教研活动力求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收获,主题引领,教研融合。并且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中,每个老师都认真参与了听评课环节,积极发言,展示附小科学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

3月12日,我组余丽老师在成都大学附属小学参加了成都市科学教师“自然观察实践活动 ——青龙湖湿地公园观鸟”培训学习。

3月-4月,杨荟民老师去双流中学参加了“2024年双流区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系列科普活动”。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不可否认,纵使科技发达如今,我们依然深受时空的局限,我们依然囿于自我经验。而阅读帮我们在习以为常的教育思维中打开教育教学认知的天窗,去认识不同的人,去发现迥异的世界,以便更透彻地认识万事万物和全角度地教导学生。在学期初教研组制定阅读计划,共同订阅了全国科学优秀杂志《科学课》并进行了读书笔记记录与分享。

科学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的进步,科学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核心素养内涵”的概念,这一概念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本学期全组科学老师作为主编编写了1-6年级上下册共12本《小学生科学素养绘本》中的新增板块内容,即“科学加油站”,介绍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事迹,旨在让小学生以其为榜样,从小树立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观念。本丛书以科学为基点,以素养为核心,以绘本为表现形式,并围绕核心素养内涵的四个方面编写而成,并由四川教育出版社进行出版。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活动篇

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实践活动中,能综合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能在活动中学以致用。本学期,我们科学组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的选修课,有科技爱好者参与的科学社团课、科学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科学课中STEM活动。

(一)选修课

关于选修课程,本学期我们已经梳理了一二年级的趣味科学小实验教学设计15个;三四年级的科学小制作教学设计25个;五六年级科技小发明教学设计30个,在假期装订成册,每位科学老师都有一本。选修课的素材有来自科学教材的内容拓展,有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探究,有来自网络的创新实验,内容涉及广泛。

二)科学社团实践活动课

本学期,为确保将科学社团课程精细化管理,做出特色,我们将科学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与社团主题课程相结合进行开展。本学期开展的主题活动有:

1.  李雅颖老师和余丽老师带领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孩子们开展了《白河沿岸植物培育研究—白河边坡桂花树培育研究》系列探究活动。

2.  艾丽沙老师和赵亚杰老师带领三年级的孩子们开展了《探秘蚕桑世界》系列探究活动。

3.  杨荟民老师带领三四五年级开展了《白河生物多样性研究——为锹甲寻找一个家》系列探究活动。

这三个课题均积极参加了321日,由双流区水务局和区教育局携手,与成都立格实验学校共同策划的“全民共筑生态梦携手共建幸福河”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大胆自信的向领导和市民们展示了课题成果,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主题活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序列化的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讨论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积累经验,为各类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做好准备,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双向奔赴 共育未来”家长会

为了让家长对科学课有一个新认识,并引起重视,能积极配合和支持科学学科的相关工作,科学组全体老师积极筹备了本学期的家长会。大家主要从4个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即科学重要吗?、科学学什么?、学得怎么样?、怎么学科学?,与家长面对面对科学课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和交流。通过此次家长会,家长们对科学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认识到科学学习内容是与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内容紧密衔接的,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有更多的家长向科学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科学课上的表现以及家长需要如何配合来提高孩子的科学学习成绩。我们科学老师也在积极耐心地与家长们进行交流,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科普书籍、科普视频等。家校合作,陪伴孩子一起学习科学,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观察与发现,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鼓励孩子探索与创新,并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科学学习中不断成长,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长风破浪会有时--展望篇

   千帆过尽,向新而行。在新的一学年,我们科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科学教研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迎光而行,携手并进。下学期,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提前制定教研计划,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继续完善科学“资源库”的建设。

2.阅读科学教育相关的书籍,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以及积极申报各类公开课、赛课、讲座等锻炼机会。

3.继续规范化、序列化开展科学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科学社团课。提前为2024年的青少年科创大赛做准备,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努力提升作品的质量。

4.多总结与反思,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加强科研论文的撰写。

5.做好实验室、器材室的日常规范管理,积极开展好每一课的实验教学。

“众人划桨开大船”,谢谢学校为我们搭建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安全温暖有动力十足的船;谢谢各位领导的耐心引领,给我们提供了乘风破浪有指引方向的帆和桨;感恩科学组小伙伴们的无私付出和不懈努力,让这艘船不惧风霜。可能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但相信我们一群人的结伴而行,不懈努力,也一定会收获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