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长学校 > 亲子共读 > 新闻内页

附小家长课堂|巧用多巴胺,提升孩子学习兴趣

[日期:2024-05-29] 作者:德育处 李雪白 次浏览 [字体: ]

“一打游戏,就不想写作业”

“一看动画就停不下来”

“遇到难题就开始磨蹭、拖拉,不爱动脑”

在孩子学习问题上,听到身边不少家长都有类似的吐槽。总体上,孩子的这些表现就是“对学习懈怠,对玩乐很上心。”

父母看着孩子对学习不上心的样子,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都收效甚微。

实际上,想要让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自律,就要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感受到“愉悦”,让他的大脑不停地分泌“多巴胺”!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巧用多巴胺。

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家长可以看看下面这两个方法,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来进行“多巴胺”正向引导:

 

01  先共情、再鼓励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压力和难处,跟孩子共情,减轻孩子心理负担。毕竟你从成年人的视角审视孩子,问题和毛病太多了。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能力和态度都有问题,让我们看不惯。这时候,家长往往忍不住批评、嘲讽孩子,这样“落井下石”,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孩子更讨厌学习,讨厌你想让他做的事情。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家长要跟孩子共情。

  共情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家长跟孩子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

  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子,也有犯错、自以为是,出糗的事,跟现在孩子做错得差不多。这些事都有哪些,自己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感受,跟孩子分享就行。举个例子:

你的孩子在写卷子时,好几道题都不会。

他暴躁地说:

数学怎么这么难!就不能取消数学这门课吗?

你可以借此和他分享你曾经在数学学习上的经历。

“真不愧是我的儿子!简直跟我一模一样!我当年上小学,也觉得数学是最难的。当年还考过不及格呢,被你姥姥一顿揍。我念书时也跟你一样,文科好,数学不行。越觉得难,就越不爱学,结果有一次,居然考了个不及格,全班不到十个。你姥姥气炸了,满屋追着揍我,告诉我下次再考不及格,就跟我断绝母女关系。后来又给我找补课老师,又看着我做卷子,数学分才慢慢提上来。那时候我也感觉数学真的很难啊,不过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个经验,就是再难的学科,只要找对方法,就能提升。最后我不就从不及格,考到了不错的分数嘛。”

 

听到你分享这样的经历,孩子肯定是非常感兴趣的。从你的分享中,孩子也会认识到: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觉得难。但你都能学好,看来我也可以!只要努力,有方法,就能提高。”

当家长做到跟孩子共情的时候,孩子的心就放下了。他会觉得,有人懂我,不再担心自己会受到打骂,还有父母跟他站在一起,他会有满满的安全感。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才能反思自己,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做。这时,他的认知就有了,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

 

02激励孩子,强化行为

让孩子大脑分泌“多巴胺”,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强化正面行为,慢慢形成习惯

就算孩子没做好,在跟孩子共情后,家长也要去鼓励孩子。如果家长对孩子总是批评打压,认为他这也不行、那也不对,说他懒,不要强,能力差,那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更严重的是,孩子会把这些负面标签,内化成对自己的认知,最后他真的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所谓的鼓励孩子,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无脑夸奖,为了夸而夸。而是要有鼓励意识,发自内心地去夸孩子的认知、情绪、行为

当一个人被认可、被肯定的时候,他的价值感会得到极大满足,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让自己变得自信、积极、行动力强!

 比如,考试没考好,孩子对这个成绩是什么样的态度?他是情绪低落还是完全无所谓?

 假如你发现孩子其实每次做出了一道题,或者考好了,他都很兴奋。一旦考试不理想,他就情绪低落。

 这说明,其实他不甘心,还想变好。这种意愿,就是值得鼓励和夸奖的。

 可以牢记这个准则:

想要让孩子有上进心,就多鼓励他的意愿;

想要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家长就多鼓励他的行为。

用心和真诚地去鼓励孩子,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变化!

 

 

当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激活孩子的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让孩子充满对学习的期待和探索欲望,心情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