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长学校 > 亲子共读 > 新闻内页

附小家长课堂|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

[日期:2024-03-12] 作者:德育处 李雪白 次浏览 [字体: ]

什么是“自私”?

“自私”是指个人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的一种不成熟行为。

社会中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方面,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不从小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自私”心理?

01孩子有天生的利已倾向

在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以前,儿童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但是这种自我中心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改变,逐渐减少利己行为接纳他人

02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过分溺爱

如果父母过分宠爱孩子,不让孩子受一点苦,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就容易使孩子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偏视公正权益,一切为己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自私”心理?

01正确地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溺爱,把孩子视为中心,全家人围着他转,什么要求家长都满足,这样会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只想得到别人的照顾,根本想不到关心别人,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自私心理。因此,在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后,父母要避免对孩子溺爱、娇惯,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的、无理的要求,必须坚决而明确地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02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会分担

自私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差不多都有以下特征:不关心父母和爷爷奶奶,不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霸占好吃好玩的东西,提出生活上过高的要求,总是感到自己得到的好东西太少。改变孩子的以上不良行为,家长就要让孩子分担合适的家务劳动,就要让孩子感到家庭每个成员都是相互依存的,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好东西大家都有一份,不允许一个人独霸。

03引导孩子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父母要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人和事,让孩子和大家交朋友,体验与大家分享的快乐。比如,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同伴一起玩,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同伴吃,引导孩子树立群体观念,从而减少自私行为的发生。此外,父母还要通过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意识到自私、占小便宜的危害,对不良行为有所警惕。

04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与人分享的好榜样,经常主动帮助他人,即可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促进孩子好品质的形成。 比如,在公交车上,父母可以带头给老年人让座;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力所能及提供帮助;在生活中,尊重他人,为对方着想。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影响,也会潜移默化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