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课题教学与数学学科课程融合新路径 ——记双流区陈国华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活动

[日期:2024-12-10] 作者:数学组 次浏览 [字体: ]

2024年12月10日,双流区陈国华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了以“融合微课题的数学学科课程教学新探索”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活动强调,教师应积极将微课题融入日常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创新性,提升学生参与度,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开辟全新路径。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还特邀了成都市立格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韩科出席指导。

活动伊始,陈晓姗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献课,内容围绕北师版新教材第五章新增的《问题解决策略:直观分析》。陈老师巧妙地以“帮帮小明寻求简便方法”为引子,通过对比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初步领略到利用“直观分析”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优势。在方法探究环节,陈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步骤,即波利亚的解题策略:理解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每个步骤都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梳理关键信息,并借助示意图直观展示“打折销售”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思路,体会直观分析的策略。同时,陈老师还鼓励学生对比不同的示意图,反思整个解题过程。在策略应用阶段,陈老师采用微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题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优化分享,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技能,提升了批判性思维。最后,通过回顾反思,提炼了关键的问题解决策略。 

image.png    image.png

随后,罗霞老师在陈国华名师工作室的图书馆内,围绕“微课题教学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进行了专题发言。她指出,微课题教学是从学科教学内容中选取问题转化为课题,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常耗时10-15分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罗老师通过分析陈晓姗老师的“问题解决策略——直观分析”案例,以及分享自己的“探索SSA不一定证明三角形全等”微课题案例,详细阐述了微课题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效果。同时,她还展示了朱春烨老师班级组建合作小组的成功案例。

image.png    image.png

接下来,工作室学员不仅分享了听课和专题讲座的收获与感受,也对日常教学的困惑有了新的思考。其中,袁逍老师和何佩莲老师提出了北师大版新教材为什么要增加这个内容,并谈到了其与小学数学的关联性以及对后续数学学习的作用;张麒麟老师紧接着指出,日常数学教学不能重专题轻教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方法的灵活应用,正能力的体现;赵美娟老师和刘东波老师认为,这种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课堂,对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正是大单元教学所需要的;伍芸青老师和王凤英老师认为融合”微课题“的开放性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能充分展现学生的的可塑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指出小组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去落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调试。曾维源老师则指出对于“微课题”以及小组合作性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容忽视,要从多维度不断地去细化。

image.png    image.png

最后,双流区学科带头人韩科老师进行了专家点评。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化、教学活动促进、评价探索及信息技术融合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教学设计各维度,包括学习目标的明确性、评价任务与目标的匹配性、教学环节的流畅性、教学容量与重难点的合理性等。此次活动为工作室学员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有力推动了微课题教学在学科课程中的有效应用与融合。学员们共探教育创新与提升之道,现场气氛活跃,思维碰撞不断。

研习新课标,实施新教材,优化新课堂,我们一直在行动,有名师的引领,我们的课堂将更加有数学味,有趣,有效。从会教到教会,从会学到学会,从好学到学好,我们不断探索成就学生,成长自己,我们共同成长。

 

                                              供稿:陈晓姗、罗霞

                                              审核:陈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