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七上历史第一单元教学研讨——“良渚和陶寺考古新发现有哪些丰富素材”(黄雯)

[日期:2024-09-18]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良渚和陶寺的考古新发现为历史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良渚遗址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还有大型水利系统和独特的玉礼器系统。陶寺遗址新发现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确认一处目前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发现皇城台转角浮雕与贵族专属墓地。此外,陶寺遗址出土了朱书文字、铜铃、玉琮、蟠龙纹陶盘、玉璜等文物。这些考古新发现展示了距今4000多年前古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为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同时,这些素材也丰富了历史教材的内容,使教材更加贴近历史实际,增强了教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良渚古城考古发现对历史教材具有重要意义。良渚遗址证明,距今5000多年,早期国家已经出现。良渚遗址以“课文+拓展”的形式,正式入编全国统编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中国历史》和全国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教材中对良渚古城遗址的时间、地点、组织结构以及随葬品等进行具体介绍,还附有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及神人兽面纹线描图。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良渚文化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还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遗址的内容从课后《知识拓展》栏目移入了正文第二目,并相应更新了相关内容表述和文物图片,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同时,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也“改写了中国历史”,为历史教材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