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黄雯)

[日期:2024-05-21]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先前已经学习过《明朝的统治》一课,对明朝政权建立、明朝的中央与地方机构设置等史实有了一定了解,经过此前的历史学习,学生也初步掌握了史料研读、材料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地沿着历史问题设置的思路,调动多种思维与方式寻找答案。同时,七年级学生感性能力强、思维活跃,对郑和、戚继光的人物生平与事迹兴趣浓厚,但缺乏把握人物命运起落背后时代背景变动的视角。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本课相关史实进行自主理解与提炼、归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思维。在明朝初期、中期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朝贡贸易的概念、戚继光抗倭的性质等难点上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透过史实,理解爱好和平、反抗侵略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对外原则,以及“海权”思想对古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2022年新课标: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祥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是中国的领士,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基于课标、学情、教材,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史料、图片以及地图等资料的运用,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原因、经过、影响,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人物生平与明朝时代背景的整体感知,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国家兴衰对对外关系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下一条:没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