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婺百工口述|做土漆(转载)

[日期:2024-05-20]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以前条件好点的侬家要嫁囡或接媳妇,会请来木匠制作箱柜床凳等家具,随后再请漆老师来做漆。有句“木匠怕漆匠,漆匠怕光亮”的顺口溜,就是讲木头家具在做漆后光洁发亮。崭新家具色泽耐久,纹理自然,侬家头办喜事就很体面。我老家靠近木雕之乡东阳,从小对木雕和土漆家具多有接触。

 

男子侬学门手艺,凭借一技之长赚铜钿补贴家用,家里日子便过得清爽。传统的做漆老师是曾经让人眼热的手艺侬,一是工作场所一般都在室内,不用遭受风吹雨打,仅靠漆刷和灰刀而没有斧头、铁锤那么笨重。而且供饭一日四餐的待遇,在那个并不富足的时代实属上等。更何况四十来年前的做篾、做木是每天1.25元的工钱,可做漆每天能赚四块上下的钞票。讲实话,这古老技艺在于本地天然生漆产量小而成本较高,加之涂饰工艺复杂,蛮侬(常人)不易糊弄,这笔工钱还是值的。有个讲法是做漆老师没啥光棍,讲细囡(姑娘)省力,大姑娘觉得行当不错还省得洗衣裳,自己较为主动,媒婆也乐意凑合。

 

古山镇坑口村有不少油漆匠,唐先镇龙山村最多时有40多个。临近三处有名头的是贾处的贾历山、四路口下村的胡天官等师爷(老师傅)。我是1977年夏,17岁初中毕业后没有受到推荐到高中读书,在爷娘安排下师从坑口村的堂舅,学徒整整三年。之前的做漆老师一般不轻易带徒弟,一是这手艺难学就怕打退堂鼓,二是体质要好些,手劲得好,站功不乖吃力,三是要心细的,马虎大意的后生不相干(不行)。因我爷娘相托,自己也上马正经(乖,不调皮),堂舅也就爽快答应了。此后,作场主要在临近三处,也到方岩附近的岩下街、金江龙等地,也到过东阳千祥附近的东陈、后马等地,上门给侬家头包生活。

 

 

 

做漆是扛脚(师徒两人搭档)生活,分工明确,都是亲戚、邻里和熟人相互介绍,只有你的手艺得到主人家认可才有生意,觉得你靠谱而做成你生意。工钱是有行情的,很难讨价还价。要嫁囡和成亲的多了,下半年的活忙些。谈妥了件数和价钱以及工期后再约定开工计划,排生活不容易,最怕侬家头催得紧。还有在路上来回赶路要耽搁,经常早出晚归。生活紧时不得不加班,哪怕半夜也要做完才好歇夜。当时交通和通讯还不大方便,客户只能上门带口信,或者熟侬陪同来面谈,白天在外干活只能在夜里八九点钟到家后,有时开夜工还碰不到,只能过几天再传话。尽管较早有自行车骑了,但最怕独个人在风雨夜路过乱坟地,阴森森的。

 

做漆先从原料讲起,永康这边的土漆大多来自建德、淳安等地,宣平那边也有,但湖北恩施、贵州大方等地的产量更大,有漆贩专人送货上门。听贩卖土漆的大头天话好多,讲得头头是道。

 

传统割漆是直接从漆树上采割,黏稠的乳白色胶状树脂液体通过笋壳接进挖空的樟木桶里(类似于割橡胶)。大约早五更的四五点钟就得上山取漆,因为日头出来后漆树就不出漆,从农历五月起至八月时段割出来的漆品质最好。土漆汁液一旦接触空气后即转为褐色,几个钟头后,表皮凝固而起壳生成漆皮。

 

涂在家具上的五颜六色油漆,按颜色分为本色和红色,按种类分有真漆和代用漆。土漆的制作工艺繁琐,耗时长并有好多窍门。生漆经白布袋过滤去掉水分和渣滓,这道工序叫做绞漆,需要两人在一木架上类似于用劲拧干衣服或压豆腐一样,这时最容易被漆叮上。因为漆树浆液沾染到皮肤就会红肿,奇痒难忍。

 

 

桐油买来的都是生的,使用前均由漆匠自己熬制,这可是个技术性很强的生活。为防火起见,得放在天公下熬制。先将桐油倒入擦洗干净,不能含有酸、碱和其他杂质的生铁锅中,大约以1斤生漆与7两桐油的比例制作,多则不干,少则不发亮、不出色。然后用柴火加热,火力要旺,多用松桠松毛烧,不能用稻草这类火力弱的柴火。熬油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便于均匀受热。有点类似烧大锅粥,不能太稀或太稠。蘸一滴油漆看看由白色到红再到黑色转化速度的快慢。一般温度达220℃时就要及时从锅中取出几滴油在铁板上进行粘度测定,用拇指与食指弹开,若当手指粘油拉起的油丝达2厘米长时(类似熬制红糖油),须马上降温至160度及以下,把油倒入冷铁锅中迅速冷却再储存进杉木桶里头。坯油的老嫩全凭经验来掌控,如果中间充过冷桐油就会影响质量。将生漆和熟桐油一起混合加工后成熟漆,在硬度、粘度、透明度方面更好。阁头里还有一桶未用完的土漆,一直未扔掉过。讲实话,师父一般是否不大会轻易教徒弟这些诀窍的,主要靠徒弟自己看。

 

 

以前做漆侬的家伙(工具)担轻便不生重,一头是油漆桶(猪腰形的杉木桶),另一头是工具、砂纸及其他辅料,一般一堂全套家具只要两斤多点的土漆。实际上工具种类不多,小巧精致,一个不大的工具箱就放得下,这些专业工具要到永康县城胜利街上的五交化商店,后来在桥下马山头油漆店购买。我寻出来多年放着的土漆刷、牛角刮刀等家伙(工具)。做漆家伙有下头主要的几样:

 

 

 

1.漆刷(帚):漆刷的样数(数目)最多,以型号大小而分从20多cm到5cm不等要备十几把。以用途分有底漆刷子、罩面漆刷子。底漆刷子可混用,但罩面漆刷子不可混用,一定要保持洁净。而最贵的是那种专门的羊毛刷子,毛细且软,能刷得明亮、光洁。但油漆竹器比木器更易损耗漆刷,那也得做。

2.牛角刀片:牛角刀片是用于从桶里挑出油漆,因铁刀片容易产生化学反应,而且牛角又比竹木器经久耐用,还不会黏附。

3.油栓:刷桐油的专用工具。

4.灰刀:备几把型号大小不同的,以便为板面宽窄不等的器具。

5.砂纸:分细砂纸和水砂纸,打磨腻子和底漆用。

6.刻刀:割剔重叠开裂木层,割划缝隙,以利充填腻子。

7.排笔:刷水溶性涂料用。

8.油画笔和毛笔:应主人家需求为某种家具上画花卉图案所用,以及擦画木纹的特制排笔、锯齿形橡皮。

 

 

 

家具的种类很多,有木制也有竹编的。小件的有镜架盒、四尺凳、大小脚桶、饭桶、凉笼篮、小饭蓝、火笼等。大件的有老式的大厨、花床、八仙桌、长脚桌、脸盆架、大凳、樟木(杉木)箱、大小交椅、小柜等。花床是男方用来结婚准备的,其他家具都要女方作为嫁妆抬过来,讲究派头要看聘礼或娘家的气派。新式的大衣柜、五斗橱、高低床、写字台、梳妆台等。但永康的上角靠近东阳这边多有花床和花厨,讲究贴金,而下角那边多为平橱,很少贴金。除了木器和竹器外,也有皮具、金属可以上漆。有时也油漆过棺材,这要收利市(红包)。

 

 

 

干活采用点件供饭方式,一般很少点工,当时工钱大概一只凉笼蓝5元,一对木箱16块,花厨为40块,最贵的是花床48元(要贴金),那有点显火(厉害)了。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工钱水涨船高,一张八仙桌从8块后来涨到16、20、50、80块。有情面的或者数额大的,价钱会适当优惠,毕竟,生意还得靠熟侬介绍。

 

漆好一件家具的每道工序,土话叫“摸漆”,都不得马虎大意,考验着手艺人的手法和眼力,急不来。

 

1. 白坯打磨:新制成的家具无论木材的优劣,往往有一些瑕疵如干疤、裂缝、重皮等。特别是松树有桠杈,往往需要用酒精烧掉松糖脂。修补先用土漆、水和石膏调制成腻子,用泥灰刀将腻子对干疤、裂缝、重皮等进行处理。等到腻子干燥才可以平整。

2.批灰:用砂纸打磨平整后,再将家具所有的面板上将石膏和土漆的混合物刷到木板表面,能使表面光滑。

3.打磨:等到风干后第一道用粗砂纸打磨,再用细砂纸打磨,确保平展、光洁为止。

4.上底色:上漆需要两层加工,根据家具成品要求的漆面颜色。用胶水、豆腐与色粉调出糊状的色胶水,第一层大多只用颜料上色,用漆刷将家具所有的面板刷遍。

5.再度打磨:待底色干透再用砂纸打磨,要光滑平整。

6.上面漆:刷漆似乎看起来简单其实不轻松,全凭手感掌握漆层的厚薄和均匀与否。为了增强透明度和亮度,等到第一遍漆干透才可刷第二道漆。要反复刷才确保均匀平整,有厚度才有亮度,如漆薄了则漆面不丰满,亮度则不够;若漆面过厚又刷不均匀易出现垂泪,不光亮不说,如起泡皱皮就得返工等于白做,当看到色彩的变化也可靠手感的韧劲而定。除了八仙桌和脚桶因要接触热水,故不加牛皮膏,因怕融化,而其它的要加牛皮膏来增强韧性。这是落末(最后)的一道工序,用的最多是大红或紫红的面漆,是用色粉调出来的。

 

 

 

再来说说贴金和上朱砂,这是最累的细作活,步骤如下:花板打磨、上底漆(土漆用以代替腻子)、再打磨、上金脚、贴金,再等到金纸干透后进行罩金,最后是上朱漆。太早就黏不住,但太晚了又不亮,因必须连夜扫脚(完工),半夜三更挑灯夜战是如常的。金纸和锡箔差不多再刷上金水,如在漆盒的盖子上贴上“鸳鸯戏水”、“龙凤呈祥”金纸,寓意百年好合;在小肉桶盖上贴上“鱼水相欢”,寓意年年有余……并非所有漆器都要贴金,要看主人家的需求和雕花状况。贴金时事先刻好纸板,再刷漆最后才是贴金。所用的毛笔十分讲究,质地较硬,要选用老公羊的胡须来做。珠粉的原料要挑好,还要弄成细粉,再与桐油、土漆混合。

 

 

用老公羊的胡须做的毛笔

 

上完底漆特别是罩面漆后,要紧闭门窗进行隔离以防粉尘进来,并要用报纸和床单严密包裹一段时间,类似于防疫隔离。更不能让漆匠以外的闲人入内,一方面是防止带进尘埃,另一方面是避免被油漆叮上。油漆后的新家具风干与当时的天气和当地的地气有关,晾干时反而怕晒,越晒越不干,只有在温和湿润的环境,土漆吸水才容易干。出于你们意料的,在大热或大冷天不做漆,特别是起冻日子不好通风,而梅雨天却可开工,因油漆吸收水分多反而干燥得快些,而在秋季过于晴燥而要在地上洒水来加湿,桌脚反而比桌面干得快些,这些你们料想不到吧。

 

做漆侬的职业素养中讲究洁净,每次收工后要向主人家讨来煤油清洗干净刷子,对于吃饭家伙必须保养好。那时煤油是凭购货证从供销社买的和宝贝一样,也有些特别做侬家(节省),没办法就自己贴。做漆侬有做生活的工作服,你别看油匠的劳动布工服斑斑点点,粘满了各色漆斑,可是他们是有洁癖的手艺人,收工后干净利落。漆器表面坚韧美观的漆膜可防腐抗酸,一方面若粉尘飘浮落于表面,再有本事也无法做出光洁照人的漆器来。要做出一件好家具,选择洁净无尘的工作环境是不好商量的。上底漆前要认真清理工作场地,待浮尘落定后用抹布全面擦拭一遍,因为粉尘将影响成品的光亮度。晾干后的家具不仅耐磨而且坚硬持久。新家具焕然一新,表面光润如玉,历久弥新(下图是50多年前的)。若有粉尘,就会影响亮度和美感。

 

 

50多年前的篾器

 

有个讲法,一个好漆匠不光会油漆,还要会绘画甚至雕刻,也就是说最好是多面手。那时的家具上面可以题字,也可以画上花鸟、山水和人物,带有吉祥寓意的如龙凤、金鱼等,也有梅兰竹菊,或唐诗宋词名句,也用毛主席的诗词。做漆时经常画画写字,而我的文化程度太低,写字画画的本事欠缺。

 

这门手艺对人体免疫力的要求也蛮高,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记忆,是土话讲的“招漆”,就是生漆疔即漆会叮人,是各人的血型、体质和皮肤抗过敏程度不同。以前买不起口罩,脸和脖子直接暴露在外,气味中散发许多油漆分子,自己被叮还好办,几次后逐渐有了免疫力。土漆在干燥之前是有毒性的,初学的徒弟抵抗力不足,往往欺生,会毛孔过敏。最怕别人也被叮,皮肤浮肿甚至瘙痒难熬。更头痛的是眼睛红肿,睁都睁不开。有些油漆过敏的甚至哪怕闻到土漆的气味也能被叮,所以做漆侬一般不会递烟,自己也很少抽烟。大人还好说些,而小侬(孩子)这些小祖宗不好得罪,叫他远离却偏偏不听,被漆叮着了拼命哭闹,家人又急又怕,往往会埋怨做漆侬,不得不用糖果安慰一番。那时被漆叮了不舍得花钱看病,多用土方子省钱,比如用杉树皮浸泡后的水来清洗,或用韭菜和盐水混合后在溃烂的地方涂擦,或者用螃蟹捣烂混合韭菜,都有很好的解毒效果,后来条件好了,多是去医院吊针了。所以,做漆时行内有些禁忌,如不让闲人擅自入内,小孩只能赶得远些,做漆老师都是关门做生活的。

 

我边学边干,养成了认真细腻的习惯,做事顶真,不乖厌气(不厌其烦),专心致志,技艺长进很快。善始善终跟足三年后,堂舅认为完全可以出师了。最后出师前叮嘱了我几句话,至今还记着:第一,上漆掌握好刷漆的时间差,即家具要干燥,底漆上足刷匀后,停一见功夫(一会儿),等漆稍凝固再用刷子刷一遍叫顺漆,目的是使漆面更均匀,消除垂泪和皱痕,最佳时间是漆匠对不同油漆性能的熟悉和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第二,要刷得够匀称,这是决定家具油漆质量的面子工程,要站在远处平视几眼,并用手擦一遍才可放心。第三,是上罩面漆的刷子一定要清洗干净,决不能有丝毫马虎。第四是判断干燥程度,要用手指叩一下,听听响声再讲。

 

 

 

后来油漆工艺不断改进,多改用洋漆即树脂漆或化工漆。不过,技术含量退步了,远不如做土漆。随着家具材质的更新换代,除了肉桶等木制小件和漆盒、凉龙篮、红饭篮等篾器嫁妆外,大量工厂定制的整套新式家居物美价廉,致使大件的木制嫁妆已不作兴。由此,曾很风光、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手艺不再吃香,大批土漆工匠只得另谋生路。另外,也因做漆太吃力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被迫改行。“供饭包生活”的年代早已远去,我一直干到50多岁,主要给隔壁的东阳侬办的家具厂做零工,包工不包料,点工油漆一些老家具,也油漆一些竹制品。

 

我带过六个徒弟,阿达是我最得意的,心细又手脚麻利,也比我会讲,字又写得相当漂亮,又是隔壁邻前,活相人缘好。其他的几个徒弟都改行开店办厂了,赚了大钞票,有时会给师爷拜年。

 

 

 

口述者:吕火,永康西溪镇石江村人,63岁,从事油漆工艺30多年。

采访时间:2023年3月30日、5月14日

采访地点:永康西溪镇石江村的吕胜达家中,吕胜达(阿达),师从吕火红,年轻时做过油漆匠,现从事古字画鉴定与收藏,擅长书法。 

记录人:吕准能,浙师大附中(金华二中)的历史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