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课题组联合语文教研组为《驿路梨花》课堂把脉

[日期:2025-04-20] 作者:语文组 次浏览 [字体: ]

健全人格课题组联合语文教研组为《驿路梨花》课堂把脉  
——七年级语文组开展跨学科磨课研讨

2025年4月18日,我校健全人格课题组与语文教研组深入七年级7班课堂,共同参与施敏老师执教的《驿路梨花》磨课活动。活动分为听课与评课两大环节,旨在探索语文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的有机融合路径。

课堂实践:文本与精神的交融探索

施敏老师以“梨花”意象为线索,通过梳理情节、赏析文本、探究主旨三大板块展开教学。课堂中,学生围绕“雷锋精神传承方式”展开辩论,结合文本探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现实意义。听课团队全程记录课堂细节,重点关注教学目标落实与学生参与度。  

多维评课:碰撞中明晰改进方向

评课环节中,四位专家从不同视角提出建议。健全人格课题组总负责人张玉萍老师肯定学习目标设计的系统性,但指出“辩论环节”与语文核心素养关联度不足,建议“避免形式化融合”。主研成员杨婷老师质疑课堂重心偏移,认为“术语堆砌冲淡文本美感”,提议以“梨花赏析”搭建思维支架。语文教研组长谢娟老师犀利指出“学生主体性缺失”,强调应通过分层提问、真实互动让术语内化为学生语言。带教师父田海明老师总结时提出重构建议:“以‘梨花三重意蕴’为主线,由浅入深自然升华至雷锋精神传承。”  

共识达成:回归语文本质,润泽健全人格

经过研讨,团队明确改进方向:优化教学设计需立足语文属性,通过情境化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发现“梨花”的象征意义;减少概念灌输,以诵读、批注等语文活动实现情感浸润;在健全人格渗透中,注重“春风化雨”而非“刻意嫁接”。施敏老师表示将吸收建议,打磨“既有文学味又有人文光”的优质课堂。  
  此次跨学科磨课彰显我校教研团队“以研促教”的务实精神,为学科融合与人格培养提供了宝贵实践样本。

撰稿人: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