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课题研究的内涵解读
[日期:2024-10-17] | 作者:信息技术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指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基于此,坚守课堂育人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学校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并融入渗透到学科教学全过程,即:学科课程育德是当前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所需。
多年来,成都立格实验学校在省级重大课题《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学校德育课程化实践研究》的实施中,以学科课堂为人格培养的主场域,坚持通过学科教学实践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诠释了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在学科人格培养中,以“德智融合”为育人理念,让学生在“体验→协作→探究→创新→感悟”中,人格得到了升华,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在信息科技学科课程育德实施中,通过丰富人格培养资源和实施场域,以信息科技教材为主要资源,对教材中的德育要素进行深入挖掘;同时以典型课例为实施载体,反复实践,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信息科技学科人格要素图谱和实施目标细目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科品质发展。
该图谱由三个维度(信息科技理念、信息时代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九个领域,二十七个核心要素组成,为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实践探索提供了依据和方向。该人格要素图谱的核心就是:信息时代应用信息科技融入信息社会;具备信息科技理念、培养信息时代能力、承担信息社会责任。
结合人格要素图谱,厘清课程育德与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德育关系。分学期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梳理,从整体上挖掘出不同主题重点体现的人格要素,教师结合自己对教材和要素的理解,从中选取适合该课例的人格要素,编制课程育德实施目标细目表,将人格要素培养预设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设计中。举例如下:
章 | 节 | 维度 | 领域 | 德育要素 | 人格培养目标细化 |
七(下)信息的采集与整理 | 网络信息的获取与使用 | 信息社会责任 | 道德规范 | 群体规范 | 通过我校两则网络图片侵权案例的展示,让学生重视合法使用网上信息,加强自我约束,同时认识到自己的原创数字作品也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逐渐形成信息社会的群体规范意识。 |
信息社会责任 | 行为自律 | 自保自律 | 通过播放大数据杀熟视频让学生了解网上行为处处留痕,感受信息社会加强信息安全防范的重要性,逐渐培养信息社会自保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
为践行双新理念,赋能高效课堂,信息科技教研组结合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所确定的人格要素和育德实施细目表,构建了学科课程育德实施步骤:“定位—选题—铸型—传神—馈情”。在具体的学科课程育德实践中,我们通过打磨典型课例,形成了健全人格培养精品案例,并编制成了该典型案例集;旨在把我们本土的学科课程育德实践中蕴含的实践经验提炼出来,形成具有可参考的学科课程育德范本,为同类学校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持,也为信息科技教师们提供可借鉴的育德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