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研讨课《勇者之路—Python海龟画图》组内评课议课活动简要

[日期:2021-01-06] 作者:信息技术 次浏览 [字体: ]


2020年1225日,信息技术组健全人格研讨课组内评课议课活动在名师工作室进行,付秀军老师说课并分享了本次献课的收获。

本课堂课主要渗透以下两方面健全人格要素:

人生观: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追求英勇无畏的精神,这部分主要通过一开始的视频引入和后续整体情景化设计渗透,最后鼓励学生做生活和学习中的勇者,坚定前行,越挫越勇。

促进人际交往:在通关过程中,鼓励先通关者指导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帮扶,先行者带领全体学生(队员)集体通关,促进人际交往。

程序设计课要与健全人格教育联系起来确实是比较难的。以上两个与健全人格结合的方向是不得已为之,仔细一想却也是顺势而为。理由如下:

1.代码程序设计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明显是要求过高,又很枯燥,不尝试情景化设计或与生活应用联系学生的兴趣度很快就消失殆尽。所以在情景化的基础上去找与健全人格教育相结合的点,这个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2.通过前面两次课的Python教学,我们已经发现学生表现差异巨大,学生面临着打字速度、英文能力和数学能力的三重考验,所以我们才说本课也算是与其他学科的高度融合。教师统一讲也不是,个别指导又指导不过来,所以挖掘学生的力量,让学生指导学生是很好的办法,因为这还有利于指导者本人的成长。

这部分达成效果以及给我的启示:

首先这个方向是肯定没问题的,这部分整体情景化,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问题由易到难,任务层层递进,更有效的抓住了学生,让学生愿意去做这件事,更与健全人格教育紧密联系。

但是想要得到太多,就会很容易失去一些东西。这样的情景化设计是需要花掉很多额外课堂时间的,这让本就紧张的教学时间更加紧张,后来又遭遇意外的学生机器频繁故障,最后一关任务达成度过低。

其实在课前我已预知任务完成度不会很高,因此第三个任务本就设计了三种结局。我不愿意牺牲情景的整体性和曲折性,也想保持任务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因为教材上的内容比我课堂中的都还要更难。这节课还需要更多的铺垫,晚一周会更合适。

课堂中几个意外给我的思考:

坏事变好事的意外:最开始被叫上讲台的学生不会运行程序(其实这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也是一个很爱游戏的学生,进教室不久,我便发现他有些小动作,已经告诉他等下要叫他回答问题。),对于上节课学习过的,而且纸质宝典上有明确叙述的内容他演示不出来,让我意外,但又觉得不意外。在一般意义上来说,在展示课中叫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一无所知,对于展示效果来说是很不佳的。但正因为这个学生不会操作,让下面所有的学生都集中了注意力,最终的效果是学生在设计程序过程中再也没有这个问题了,所有学生全部解决问题了。而同一时期由教师演示的怎样打开已有程序,却有大量学生不会,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仍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个意外展示效果不佳,但却起到了最好的效果,坏事变好事。

让人由衷赞叹的意外:最后被叫起来回答五角星角度问题的学生,虽然我在下面已经了解到他知道五角星内角度数,但是当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思路之清晰,表述之准确也是让我惊喜的,同班同学的掌声和教师的赞美都是不由自主地发出的。

严重影响教学的意外:当然最大的意外当属当天机房机器恰遇网络攻击故障,这在前一天已现端倪,作了一些准备,但没想到这么严重,在后半段严重干扰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也打乱了教师的节奏,教师需要不断的去帮他们重启电脑并重新发送练习任务文件,最后任务三达成度与此有很大关系。但这就是现实,设备和技术运用越多,可能会给你带来便捷,但随之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尤其明显。

教学任务学情反馈:

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第一关没让学生提交,有3人主动提交;

第二关有18人提交;

第三关有8人提交;

3人交上了整个文件夹。

选题的困扰:

改版的新教材,几乎将以前的一切都推翻。模块化基于实践应用的编排,反复、螺旋式上升,打破了以前的系统化编排,新增了不少难度很大的内容,这些让教师很不适应,是坚持老路还是适应新的东西?

书上讲的少,但是要干成事需要的却多,学生要达相应的要求差距也不小,一知半解,走马观花式的教与学让我们设定的很多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我们是砍掉一些难点内容,还是想办法突破它们?

学生从信息技术的学习中究竟要得到什么?得到快乐?得到实践应用的某项技能?或是让思维得到训练?

这些是我们在教研会上经常讨论和争论的东西。

现在的教材是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编写的,有的专家虽未在教学一线,但他们应有自己的考虑。书上的内容已经编排在哪里了,行与不行,只有实践后才知道。现在的八年级是第一届使用新教材的,当时老师们认为教材内容完不成,于是把第三单元的Python暂时搁下。现在的七年级是第二届,我们打算按照编者的思路尝试一下,完整的过一遍,这次的选题正是第三单元Python中的一个课题。

时间紧,达不到相应的教学前置需求怎么办?

有老师建议放弃程序设计,转战比较熟悉的三大办公应用软件。三大办公应用软件教学是以前教材中有的模块,大家轻车熟路,学生熟悉度也比较高,效果应该还可以,但是没新意啊。

有老师建议不编写程序,改战程序思维,这同样体现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要求。但程序思维要有点花样,让学生感兴趣,那难度更是大,只能让部分数理能力非常好的学生接收。

最后还是选择了Python,不过为了在16周达到基本需求,跳过了一部分内容,选择了代码与图形的结合—Python海龟画图。

教师的收获或成长:

我从一开始就是这个课题组的成员之一,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就是:

1.教学中渗透健全人格教育并非是我校无中生有的,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设计中,那就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不过我校提出的健全人格教育内涵更广,立意更高,我们没有必要排斥它。

2.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很明确的界定和指向,大家是凭感觉设计,也不知道究竟自己做了什么。

3.我校的健全人格要素分明,目的明确。大家有的参考,知道做什么,做过了什么,怎样做,让我们设计起来更容易。

经过多年的推广研究,大家从一开始的排斥到现在普遍接受,现在教学设计中或多或少都加入了健全人格、学科核心素养和课模的分析。教学设计越写越长,关键词越来越多,大家或许有一些抱怨。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多做许多,只需要思考一下:我们除了把学科知识传达给学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现在我们不过是把我们能做到的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