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03] | 作者:劳动教育课题组 赵亚杰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23-2024上综合实践课题小组总结
课题组名 |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
项目名称 |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与实施 |
项目简介 |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因此我们本学期我们优化了我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生活家政内容相融合,与节日融合,并在周五下午的劳技课时间常态化开展课程。 |
项目阐述 |
一、背景 为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强调全身心参与,手脑并用,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强调要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体现时代要求。《指导纲要》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规定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强调劳动教育要注重课内外结合,中小学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
二、实施策略 (一)以课堂劳动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因此在每周五下午的第二节为我校劳动教育课,全小常态化开展各个主题的劳动教育课程。结合我校学情,我们组继续优化了学校日常生活劳动的系列课程。课程涉及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四个主题。 本学期开展了3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课程分别是:2次清洁与卫生课程、1次家用电器的使用。课题组老师优化了1-5年级每个主题每节课的课件。另外与生活家政协作开展了2023-2024上期生活家政劳动社会实践教育课程的导入、中期指导及成果展示比赛,并撰写成果比赛微信推送。协助综合实践大草湾活动的开展,制作一、六年级的导入课课件。开学之初协助服务生产组撰写暑假活动介绍。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班级中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与综合实践生活家政课题组结合,在学校开展日常生活技能大赛。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建立实践相册、父母评价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三、取得效果 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教学,成立了劳动教育课题组,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为劳动教育课。全组成员在各个工作中互相协作、认真负责。优化了学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每个年级每学期学习不同的劳动技能。课程内容丰富且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 丰富的日常生活劳动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立,在劳动中体验劳动创造美的乐趣,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知道劳动能创造财富,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和老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知道劳动是最光荣的,并让他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四、经验启示 劳动教育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教育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们仍然需要探讨与研究的。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需要学生回家后亲自操作实践。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