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师德师风 > 新闻内页

附小家长课堂|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孩子间的冲突

[日期:2022-11-28] 作者:德育处 李雪白 次浏览 [字体: ]
 

成长中,同伴交往的摩擦难以避免,解决摩擦与冲突也是帮助孩子认识社会运转的规律、与人相处的准则以及反思自身行为的过程。如果孩子可以独立解决那自然是能够从中锻炼社会交往能力,然而,当冲突加剧、摩擦升级,孩子无法有效解决矛盾时,负责的家长当然不能放手任孩子“自然生长”,此时如何介入则是一门学问。

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间的矛盾冲突时,通常有这几种误区:

护短。一味的告诉孩子错的是对方,这样的行为不但会让小冲突升级为家长之间的纠纷,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不良的导向作用;

过谦。为了息事宁人,在不问清楚原因的情况下,极力要求自家孩子谦让,结果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受委屈的孩子更委屈;

代替。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无疑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当知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
稳定情绪

孩子与人发生矛盾了,父母千万不要训斥指责他,孩子此时的内心肯定是不好受的,会感到委屈、难受、憋屈。在这个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孩子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父母不要呵责孩子的哭鼻子,不要说孩子没出息,要理解孩子此时内心的难过。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发泄自己的情绪,总是压抑自己,时间长了孩子的内心就很有可能变得孤僻。其次,家长也要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知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就变得冲动和愤怒,或者过度心疼孩子。请记住,任何一种负面情绪的存在都会影响我们对于客观事件的认识!

2. 理性分析

当孩子情绪发泄出来后,父母就要开始询问孩子事情的经过。家长最好不要无端的评价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到底谁对谁错,更不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责别人的孩子,这样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孩子的打闹很多是游戏的成分,他们会偶尔拉拉同伴的小辫子、拍拍他们的肩膀,但由于他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度,有时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如果孩子的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闹看得过于严重。
3.
引导解决

待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找到事情的根源后,父母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应该先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对待纠纷的真实态度,便于父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向家长寻求帮助时,要问孩子:“你希望我为你做什么?”,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自己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并且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如果责任在自己,应主动向对方道歉。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要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如果是原则性问题,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

孩子说出了自己想要的解决办法,但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方法,所以需要父母逐个分析每种方法的利与弊,让孩子选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分析事情的能力,而且也尊重了孩子的想法。

4.重视善后

在同伴冲突发生后,双方父母最好能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决问题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在以后遇到冲突时,也能学会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方式。父母也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和纠纷,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在学校生活,众多孩子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只要正确的对待,较为公正的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会很快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如果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与某个孩子闹了不愉快,就横加阻拦,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那样只会激化矛盾,只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蒙上阴影,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在孩子打闹的这件事上,父母永远不要想着去替代孩子,因为你帮助孩子“打赢”他的伙伴或者骂赢对方的家长,都无法让孩子真正地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