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论文精粹 > 新闻内页

教学活动过程的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日期:2022-04-28] 作者:教科室 杨荟民 次浏览 [字体: ]

教学活动过程的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摘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激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教师要守好课堂,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课堂的灵魂,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视角入手阐述了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分析了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后反思阶段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能力;能力表现

陈向明教授在《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一书中提到:“教师这门职业是一门非常专门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而成为专门化的教师,最好的途径就是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完整的课程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那么教师教学能力就相应包括了理念学习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效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改进能力。

1教师教学能力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课前,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备课,从研究教学对象开始,到整体把控教材,再深入钻研内容,最后精心设计教学,课前的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1提升理论学习能力,夯实教师知识根基

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的目的、功能、内容和方法等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1]。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怎样做”的一根指挥棒,也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回答“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如果说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教学理念就是隐藏在课堂中的一条暗线,指引着明线的走向。一些教师疏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理念依赖经验,往往会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所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成为专门化教师的第一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实践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催生出更多更新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消化并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敢于质疑、批判和创新,从而让教学理念真正科学指导教学实践。

1.2注重学情分析能力,帮助教师精准施教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是教学改革赋予教师的新任务。因此学情分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必要准备,通过课前调查,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已掌握的技术技能、已有的职业素养以及呈现的学习特点,以学定教,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开展有效的针对性教学。学情调查的方法要多样化,可以通过经验分析、日常观察、学生访谈、测试作业、调查问卷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既要全面地覆盖共性又要细致地关注个性,既要有实时分析又要有可能性预测,这样的分析结论才具有指导意义,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当然,学情分析不止“学前”,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中学习生成的即时性学情困惑[2],这就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要求。

1.3聚焦教学设计能力,规范教师课堂教学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维度研究说法不一,但总体上涵盖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和教学媒体的选择能力。教学任务的确立建立在全面整合教材内容,结合学情的前提下,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安排教学顺序,要充分关注到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需求、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规律以及学习的环境与资源条件这三大要素,这是教学任务确立的依据之一,也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教学目标则是教师围绕所确立的教学任务、基于学生学习起点而预设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测可评的教学结果,它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一般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具体诠释。虽然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过程预设后的假设目标,但是教学设计因为有了目标就不再盲目,才能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展开。而教学策略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师表达理念、设计活动、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优化过程、突重破难、达成目标的综合能力。教学媒体的选择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设计的一项新能力,教师要能够合理选择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仿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当然也要摈弃个别教师一味追求信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而导致的教学活动复杂冗长,缺乏教学必要性。

2教师教学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从单一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转变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实施也有了更多新的组织形式,所以教学实施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成长的必需经历,其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目标是否有效实现,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教育幸福感的获得。

2.1完善课堂组织能力,促进目标有效达成

课堂不仅是一个生动的知识学习过程,更是一幅知识与经验交融、理智与情感互动、师生心灵碰撞、学习过程与学生成长意义关联的生动图景。[3]从上课铃声响起,教师可以通过眼神、表情、手势、语言等告知学生就座、静心,准备上课。只有当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来时,教学实施活动才正式开始。接下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一项关键能力,学生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引导内容可以是一则新闻、一个案例、一项任务,数字时代背景下帮助教师引导的手段也很多:视频、音频、图片、游戏等。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围绕课堂,教师要把握教学的节奏、组织教学的活动、变化教学的语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控制节奏,简单易学之处加快节奏、晦涩难懂的环节放慢节奏;学生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主探究、操作演练适时开展;教师的语言要流畅富有逻辑,更要有文化性和艺术性,还应根据课程特点有个性。

2.2衍生课堂生成能力,搭建师生共长平台

近年来,“生成性教学”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主张,不少学者认为,一流的教学应该是“生成性”的。[4]课堂生成是师生积极互动的结果,它可能是知识的深度拓展、技能的探索创新、思政的适切融入,也可能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成为偏离正确轨道的小分叉,如何让课堂生成有价值是教师的能力所在。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不能一味守着教案预设的课堂,而应该及时捕捉有效的生成信息、纠正错误的认识、点拨开启新的认知;搭建师生或生生讨论或辩论的平台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在引导更加深入的个性化体验同时统一价值取向;灵活改变教学策略重组教学内容,将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列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永远保持一颗热情的学习心,帮助学生通过课堂提升德、能、智,真正享受课堂生成的精彩。

2.3培养有效评价能力,开拓学生发展的土壤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的即时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激励、找差、纠偏的实际意义。但从目前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尽管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评价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参与评价的主体也更加多元,但是教师的评价效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目前教师评价能力主要存在两大短板:一是即时评价意识缺乏,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些好的表现如果教师及时发现就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范例,但是教师没有发现,评价机会就失去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错失了;而一些错误的操作如果教师能够很快捕捉就不会有很多问题遗留,所以教师一定要随时准备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归纳评价语言向学生反馈;二是评价语言词汇贫瘠,很多教师形成了评价口头禅:“好、不错、对的……”,千篇一律的评价语无法真正触及学生情感,就无法起到其真正的评价意义。

3教师教学能力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的反思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课堂所使用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进行课后的自觉审视和评价,教师可以冷静地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进而对教学经验重构和优化,促进教师自我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1正视教学反思能力,追求高质量教学

反思是一个透过现象探本质的过程,而所有的教学现象都需要有一双慧眼,所以首要的能力就是教师要有课堂观察能力,养成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分析积极的或是懈怠的状态背后的原因;养成对自我教学行为的观察,宏观上可以着眼于教学理念,微观上可以聚焦到习惯用语和手势。只有对所有课堂现象都能够清晰观察到,才是做出全面科学反思结论的保证。每一堂课都不会是一场完美的教学,总会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各种遗憾,所以教师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从多角度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敢于挑刺,找到遗憾之处。

3.2增强教学改进能力,创造理想化教学状态

找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教学反思的最大意义。教师教学改进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是否有改进教学的意识,是否能找到改进教学的有效方法。改进教学的意识换言之就是教学质量意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教学评价是教师改进的压力和动力所在,基于教学评价的教学改进最为有效,教师教学改进能力的提升就是推动教师更好地“以一种有效的、具有创造性的、适当的方式完成教学”。[5]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行为只限于讲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那么相信此类教师即便进行了教学反思也只是流于形式不会作用于改进教学。改进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改进与创新当中,教师有必要开放接受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学持续改进。

4结语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围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过程,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去反复打磨和推敲,需要学校出台相应的支持教师教学的改革措施以及相应的环境与氛围,还要有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的推进,这些都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6]随着时展,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教学环境更加智慧化,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作为教师,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保持教育教学热情,激活永无止境的学习力,紧跟教学能力结构动态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吴恒山.教育教学发展新理念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12):7-10.

[2]高友润.学情分析不止在学“前”[J].人民教育,2020(15-16):114-115.[3]郭元翔.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J].教育研究与试验,2017(3):1-11.

[4]周序,栾泽.从理念到技术: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22-127.

[5]陆道坤,JosephMuiruriThig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7-12.

[6]俞福丽,凌云志.如何从实践层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