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动态 > 新闻内页

课题研究过程中选题的一般性技巧

[日期:2020-01-03] 作者:教科室 余丽 次浏览 [字体: ]

课题研究过程中选题的一般性技巧


金卫国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合适的“题目”, 是教师课题研究成功的一半。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题目, 要么过大, 要么指向不清, 难以操作。也有的将论文的题目、工作报告的题目与课题题目相提并论, 导致题目过于花哨, 影响课题负责人对研究内容的把握, 立了项之后无从下手, 致使研究“夭折”, 凭空浪费了“好题目”的资源。因此, 选择一个好的、合适的课题题目, 就成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碰到的一个“难题”。笔者积累了一些题目选择的经验, 主要包括问题选择、题目描述与对问题的价值判断等技巧, 现阐述如下。

一、问题选择的技巧

题目来自问题, 课题研究的问题存在于每一位教师的周围, 伴随教师的教育生涯。事实上, 教师教育水平的进步, 是以克服一个又一个教育问题为基础的。然而, 教师常常视而不见, 使一个又一个研究的契机流失。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住身边的教育问题:质疑、观察、分析与研究。

1. 质疑

教师要质疑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质疑教学目标, 不是否定教学目标, 也不是让教师对学科纲要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持怀疑态度, 而是质疑课时教学目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让全体学生全部掌握的合理性。当学生在一节课无法达成课时目标的时候, 教师该如何处理?教师是责备学生, 还是调整目标?质疑教学内容也是如此。有学者说:“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教给学生特定的内容。”教师可否以部分学生用2课时的时间来完成1课时的教学内容, 或者是将原来1课时的内容减少一半, 来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速度?质疑教学方法, 就更有必要了。教师常常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别人都听懂了, 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订正了三遍, 你怎么还错呢?”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的时候, 有的教师往往归咎于学生, 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不同的学生, 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道理教师都懂, 但是实践过程中, 教师却又置身于“责备学生”之中。

2. 观察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异常行为, 从学生的异常行为中寻找与发现研究的问题。学生异常行为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 新行为的出现, 以前没有出现的行为, 现在出现了;第二, 常规行为的消失, 面对同一情境的问题, 学生通常处理的方法或者行为消失了;第三, 同一行为的持续发生, 使行为的强度增大;第四, 反复出现的行为, 这是一种间隔性行为。异常行为的观察, 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等行为的充分了解为基础的。只有这样, 教师才有可能从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教育活动与现象的异常。当然, 要发现问题, 除了单纯的观察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 寻找现象背后隐藏着的问题。

3. 分析

这里所说的分析, 与观察之后对现象的分析是不一样的, 是指对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进行的一种结构分析, 这种分析也可以称为“要素分析”。一般来说, 可以将研究内容当做横坐标, 将研究对象当作纵坐标。教师的研究内容可以包括教材、教法、活动、环境、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对象可以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域等方面。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面对的学生以及教学专长, 对以上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如, 语文可以分为识字教学的教材、阅读教学的教材、习作教学的教材等;学生也可以按照年级、学习特征、组别、个体等标准进行分类, 分为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等, 也可以分为性格开朗与内向的学生等。在对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进行要素分析之后, 再以这两个维度的各要素为点, 画出横坐标与纵坐标, 坐标中的每一个交叉点, 都可以成为教师的研究问题。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比较适合初次做课题研究的教师, 或者是没有明确研究方向的教师。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它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较强, 欠缺之处是它的实践性和适合性较弱。


4. 研究

运用“研究”的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寻找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说, 运用这种方法的教师应该主持或者参与过课题研究。这样有可能从当前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中寻找与发现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已有的研究中寻找问题可以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补充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深度一般会受到研究周期的限制, 因此, 一个问题有时需要建立好几个研究课题才能得以完善与系统化;二是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来自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的设计不当, 也可以来自实施过程。

无论是质疑与观察, 还是分析与研究, 对问题的“思考”是贯穿其中的基本要素, “会思考的教师”一定是“问题意识”强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会对教育现象进行质疑、思考, 而这种行为的实现与坚持, 并不是方法问题, 而是习惯, 尤其是教师的自觉思考习惯。这样的教师可以称为具有“专业敏感性”的教师。



二、题目描述的技巧

一般来说, 题目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篇名, 通常称为题名;确有必要补充说明其特定内容时, 如研究特定对象的课题, 可以采用副标题来区别其特定内容。实践中, 并不倡导在研究课题方案中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题目一般要求在一行内写完, 如A4纸, 在默认页边距的基础上, 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6个汉字。除此之外, 研究课题在描述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技巧, 以保持题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新颖性:


1. 了解题目类别, 确保题目的准确性

题目的准确性主要指的是研究内容指向的准确性。一般来说,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指向五个方面:第一, 指向某一个主题, 这样的题目称为“主题式题目”, 如“幼儿大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中的“区域活动”就是一个研究主题。第二, 指向主题的某一要素, 这样的题目称为“要素式题目”, 如果对“区域活动”进行要素分解, 可以分为“区域设计”“材料投放”和“介入引导”等要素, 题目指向其中一个要素, 如“幼儿大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第三, 指向两个主题的比较研究, 这样的题目称之为“关系式题目”, 如“幼儿大班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比较研究”, 其中的“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就是两个主题, 像这一类别的题目, 也可以称为“A与B”格式的题目。第四, 指向研究方法, 如“幼儿大班区域活动中介入引导的个案研究”中的“个案”指向的就是一种研究方法, 这类题目称为“方法式题目”。第五, 指向研究目标, 如“基于同伴交往能力提升的幼儿大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题目中“区域活动”与“同伴交往能力提升”之间形成“因果”关系, 这类题目可以称为“目标式题目”。


2. 掌握题目要素, 确保题目的完整性

研究课题的题目包含三个要素: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如这样一个题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日记撰写的指导策略研究”, 其中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即研究对象, “数学日记撰写的指导策略”即研究内容, “研究”即研究方法。题目中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比较容易理解, 唯独研究方法, 一般容易被忽略。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课题题目会以“……的研究”的格式出现, 而这样的研究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一般会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因此, 以“……的研究”描述的课题就可以默认为是“行动研究法”。如果研究课题采用的是其他研究方法, 如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等, 那么题目上就应该以“……的调查研究”“……的个案研究”“……实验研究”等形式出现, 以示区别。


3. 变换题目描述, 确保题目的新颖性

题目的亮点, 除了取决于研究课题的评审角度之外, 还取决于研究者对研究内容的创新。新颖的题目, 除了研究内容本身就具有新意之外, 还在于对题目描述方式的创新。一般来说, 教师要有一个完全新的研究内容比较难, 但是改变一下题目的描述方式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在实践中, 教师常常运用“简缩替代法”来变换题目描述。如《小学科学RSSP学习指导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一题, 其中的“RSSP”即是一种简缩替代, R代表的是“任务”, 第一个S代表的是“设计”, 第二个S代表的是“实践”, P代表的是“评价”。这样的写法, 可以引起读者对题目的深入了解。当然, 题目的新颖性并不是最为主要的判断标准, 研究内容的创新才是根本。



三、价值判断的技巧

教育事件、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需要从众多的现象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开展研究, 除了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之外, 最为核心的是对选择的研究课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包括教育科研的实用性、前瞻性、科学性等三个层次。因此, 教师在选题时需要对题目进行三个层次上的价值判断。


1. 实用性的判断

教育科研的问题来自教育教学的实践, 最终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课题研究, 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应该成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首要的价值取向。当然, 这种“实用性”带有很强的情境性, 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受到特定教育事件的情境限制, 离开了情境, 就可能不再适用。正因如此, 教师身边的教育事件与问题成了教师教育科研选题中的“鸡肋”, 丢之可惜, “食之”又没有新意。为此, 教师需要将这种观念抛弃, 立足于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来展开研究, 只要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就值得研究, 尽管它作用的范围有限。这是教师判断课题研究过程中选题的实用性标准, 也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难以逾越的阶段。


2. 前瞻性的判断

当教师的研究课题能够解决“实用性”的价值取向时, 不妨将研究的价值取向转向“前瞻性”。前瞻性也可以理解为领先性, 或者是超前性, 它表示的是一种速度上的区别。因此, 前瞻性往往是以同一研究主题某一领域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对于教师来说, 保持对研究课题的“前瞻性”, 需要查阅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 并对已有的这些成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从而找到本课题研究中的“前瞻性”要素。有鉴于此, 一般的课题方案设计中要安排“国内外研究综述”这一内容要素, 以此来保证研究课题的前瞻性, 或者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有所创新, 以免重复研究。


3. 科学性的判断

教师的教育科研很容易达到前面所说的两种价值取向, 然而, 作为一项科学研究, 其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 教师的教育科研已经完成了“实用性”与“前瞻性”, 那么, 接下去就应该考虑“科学性”了。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方法与运用方法的科学性。很多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 其研究方法仅存在于课题方案之中, 甚至在方案中阐述得也不具备“科学性”, 一句“我的研究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试图掩盖其方法的不科学。这种“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法的重复性, 二是方法使用的不科学, 三是非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