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馨园 > 体育 > 新闻内页

总被忽视的体育教育,其实才是连接所有学科的万能胶水

[日期:2019-11-13] 作者:体育组 次浏览 [字体: ]

可能现在还流行的说法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是体育生,班级里面但凡四肢发达的同学,大多被派往最后一排,他们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属于被班主任放弃的一群。至于那些每天花时间训练的“体尖”(体育尖子),更是被大家同情的对象:成绩多不好才去练体育!

那时候,谁家的孩子要是被送到体校,在大家心中,那简直就等同于送到少管所。

那时候爱打篮球爱踢足球爱打乒乓球的都被认为太贪玩,我现在都还记得小学我酷爱打乒乓球,有一段时间放学就去抢球台玩到天黑才回家,后来被班主任抓了现行——“想不到连你都这么贪玩!!”班主任对当班长的我做出如此放任低级的行为非常痛心。

那种对身体锻炼的蔑视,对玩的不屑一顾,认为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的观念,一直陪伴我长大,影响了我多年。

譬如:某某体育老师外出参加省运会的裁判工作,时间10天,该教师所教班级体育课改为自习。

某某体育老师因事请假一个星期,所教班级体育课全部改为自习。对这种将体育动辄改为自习课的作为,许多学生是敢怒不敢言,确实也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现在高中体育教育的现状如何?首先是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

据统计,现在在高中阶段每个学期就20周,期中考试停体育课一周;期末一般提前两周结束体育课:一个学期满打满算也就只有17周;按每周2节体育课计算,总共就34节体育课。一般学校没有体育馆,遇上风雨天虽说改成教室内上体育课,但是一般也就改成了自习课。如此算来一个学期上不了30节体育课。

 

其次是随意停课,耽误的体育课从来不补。体育教师有时会被抽调参加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特别是参加社会上一些赛事的裁判工作,一请假就是一个星期以上。别的文化课往往会请人代课,或者教师之间相互调课,一般不会耽误学生一节课;为什么唯独体育课耽误了就耽误了呢?

 

由此可见在一些学校,体育课还是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再次是现在很多学校连课间操都不能坚持下来,至于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那就基本上是句空话。现在一些学校操场狭窄,课间休息时间很短,又怕学生上下楼梯处安全问题,就干脆取消了课间操。每天锻炼1小时更是无从落实。最后是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在围绕高考指挥棒打转。

 

除了准备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外,文化考生对体育课都不热心,上不上课,体育成绩跟着文化成绩浮动,成绩好的学生就打高分,便于评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其他学生也都百分之百合格,不会影响参加高考。体育比赛也是为了高考需要,能够获得加分的项目就有人参加,至于群众体育活动就统统靠边站了。

 

有些学校也举行田径运动会,但是从来不通过训练,学生平时的体育课都没有保证,仓促上田径场,一是容易受伤,二是现在体育比赛成绩普遍下降,像某一全国田径项目传统学校,曾经培养出过一些体育人才,而今高中男子100米跑的成绩已经下降到15秒多,好多女孩子跳远都跳不进沙坑,推铅球的差点砸伤自己的脚。

 

然后很多依据都表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朋友的孩子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向我诉说初中三年级的痛苦。诸多痛苦中,最令他不能忍受的是学校挪用体育课去赶学习进度,母亲不准他放学后留在学校打篮球,要他节省体力念书。他说“剥夺了他生命的唯一乐趣”,因此他不知道为什么每天还要睁开眼睛。

我发现很多父母都有这种迷思,以为运动是浪费时间和体力,其实,运动跟智慧有直接关系。有个实验研究500名学生运动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发现每天上一个小时体育课的孩子在考试成绩上比较好。大学生参加运动计划后,学业成绩也上升了。连50岁的中年人在参加四个月的走路计划后,心智的表现也比四个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个实验对象是65岁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运动跟情绪有关。运动可以抑制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负面情绪的出现,打完球的人情绪都很亢奋,不会忧郁。实验者用老鼠来探究原因,发现运动时氧的大量消耗会促使血液循环加快,这个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数量,使肌肉可以运动得更久。大脑也是一样,血液流动得越快,就能运送越多的带氧血红素到细胞上去,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储存更多的记忆。

越运动越聪明!原来,运动能让你的大脑变得如此强大!

比如打篮球就是一个很符合演化目的的运动,它需要眼快、手快、脚快及决策快。球员拿到球大约只有千分之几秒的时间决定是自己投篮还是传给别人;若是自己投,大脑得马上计算球投进篮的概率,以及投不进时被别人拿去的后果。所以,鼓励孩子运动其实是促进他大脑功能的整合,对他以后出社会的应变能力有帮助。

 

从研究结果看来,每个学生都得运动,初三学生更需要每天运动。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才看得进去书;另一方面增加大脑血液的流动,促进海马回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现,帮助记忆,读书才有效。运动不但不是浪费时间,而且还对学习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让孩子去打球、游泳,做各种运动。

同时,多运动不但可以少生病,还可以节省如忧郁症、失智症等许多慢性疾病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况且有好的体魄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技能长久地应用出来。

了解了多运动能促进大脑功能的整合,有益学习,增加思考记忆后,父母一定要放手鼓励孩子去参与打球、游泳等各种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如此,好的身体,优良的运动习惯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如果我们家长不要那么目光短浅的话,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比给孩子上补习班,拿奥数冠军甚至高考状元更有价值。奥数冠军的价值是一时的,而良好的运动习惯是一世的。

在美国的时候,你甚至会发现运动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分线。纽约街头的肥胖身体实在太密集,他们是呆看电视不阅读的沙发土豆,他们是吃高热量垃圾食品而不吃昂贵健康食品的人,他们同时也是不愿意或者没有时间精力去健身的人。而富人是能够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有时间运动),购买得起健康食品,并且还管得住自己行为的人。

现在国内外很多大企业的健身风潮很浓厚,我听说很多企业都有跑马拉松的高管团队,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富人拎LV包时尚做秀,这是他们的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人生选择——40岁以前的相貌靠父母,40岁以后的相貌靠自己,管理得好自己的身体的人,自然管理得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个道理朴素而真切。

说了这么多运动的好处,我还谈谈现在的家长对待孩子的身体,有几个在我看来的误区:

对小孩过分地使用养生概念

我经常看见妈妈管小孩,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零食垃圾食品倒也罢了,养生概念里面的上火的不能吃,湿热的不能吃,凉的不吃,寒的更不能吃。有些妈妈严苛的孩子,甚至从来没有吃过冰淇淋,我不由想起我喜欢的松田道雄先生的话,小孩吃一点糕点和甜食,不是因为那些东西有什么营养,对身体有多好,而仅仅是因为那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乐趣。

太讲究养生的家庭,在小孩的锻炼上也是小心翼翼的,就听见这些妈妈奶奶追着孩子穿衣服,要孩子别跑了出了汗风一吹就感冒——她们心里把孩子当成老年人那么小心翼翼,然后就孩子真的像老年人那样弱不禁风——这些娇气的孩子最常见过敏咳嗽,时不时发烧,跟那种每天跑来动去的皮实孩子比起来,实在是太体弱多病了。

运动课程化

运动课程化,忽略了运动过程中孩子与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乐趣现在一提起运动,家长就要请教练,排课程,孩子在里面被专业教练训练,家长守在门口玩手机。我们小时候爸爸教会孩子游泳骑车踢球的图景已经不复存在。我很喜欢的一个场景,就是在夏日的夕阳下,爸爸和孩子在一场运动之后,既疲惫又兴奋,一边欢笑一边走过来……

我认为,爸爸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教会孩子一种运动。并且,能够和孩子从孩提一直玩儿到成年、老年。孩子从仰视、崇拜的角度,到平视、尊重的变化,再到故意让着爸爸,就是一幅孩子成长的家庭画面。

请注意,这里的教,不是爸爸给孩子报一个培训班,找一个教练,而是亲自手把手地教。教的,绝对不是技能,而是品质、价值观、人生观——这些都是任何教练也无法给予孩子的。至于运动的项目,轮滑也好,攀岩也好,自行车也好,篮球足球也好,甚至就是最简单的跑步也好,不在于运动本身,而在于父子之间的交流。

在运动中,孩子学习到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的,是鲜活的,是生动的,是马上可以得到验证的,是可以真正影响孩子的内心的。

举个轮滑的简单例子来说吧,当孩子从紧紧地拉着爸爸的手,一步步地行走,到松开手之后,慢慢地滑出地第一步。于孩子,体会到离开呵护后独立和自由的成就感,于父亲,则感受到孩子最大的进步,就是离开自己。

我想,这个场景会在彼此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影响到人生很多的方面。我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把人生最美好的相处,把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拱手让给所谓培训班。难道教练的专业化真的比家长和孩子共同享受运动的快乐更加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