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典型课例,构建高效课堂

[日期:2020-06-01] 作者:物理组 次浏览 [字体: ]

在我校《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德育课程化实践研究》总课题组的指引下,物理组根据学科特点及现状成立了《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物理学科课程德育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组,其研究内容包括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探讨,符合健全人格培养的课程目标、内容、途径与手段、评价方式与策略,力求探索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的学校德育框架下物理学科健全人格培养策略,构建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的物理学科课程德育实践的实施模式。

为了更好的落实物理组的研究内容,更好的体现研究成果,我组王春艳老师通过反复的打磨最终在5月28日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健全人格典型课例——《大气压强》,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在课前王老师首先确定了本节课主要渗透的两个健全人格的要素是:存在与规律、已知与未知。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首先在课堂引入环节,将少量酒精倒入一个大水桶中,然后将点燃的棉花放在水桶口,“嗖”地一声后,那么大一个水桶竟被压得变形了,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的威力。该环节的设计,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王老师又邀请了4位同学来进行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其他同学分小组来设计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在这个环节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并能根据现象去总结规律,找到事物间的联系。

然后王老师设计了粗测大气压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完美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评估交流。王老师由前面学生的体验自然地过渡到这一环节,并提出问题: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将其测出呢?并引导学生去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最后将实验所得到数据与用精密仪器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实验数据存在很大的偏差,并以此引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该环节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铺垫。

最后一个环节为精确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在这个环节中,王老师首先演示了简单的覆杯实验,并借助于真空罩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试管中的液柱是大气压托起来的,接着提出:大气压到底能支撑多高的水柱呢?王老师依次用了三根长度逐渐增加的玻璃管进行实验,发现即使玻璃管达到屋顶,大气压依然能将玻璃管内的水柱托起,然后借助视频让学生了解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撑起10米高的水柱,能支撑76厘米高的水银柱。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大气压的相关知识从未知到已知,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对大气压认识的历程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永远不可能完全彻底认识客观世界,所以人类应该永远保持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王老师的语言清晰流畅,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和手势,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同时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多角度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自然得体;整堂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通过师生共同评价促进教学相长,教学效果纷至沓来;完全符合“以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