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做物理实验真的没啥区别?初中生从实验中的收获影响深远!

[日期:2019-04-18] 作者:物理组 次浏览 [字体: ]

      可以非常肯定的是,现在的大部分初中生朋友们中真正动手操作物理实验的非常少,他们多数能够在物理课堂上经常看到物理老师演示实验,有时也能在物理实验室里面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但是,你以为做到这些就已经足够了么?其实这些实验距离真正的物理实验还相差很远。

      真正去做物理实验的机会其实是在身边的生活中!在家里、在路上、在天上、在地上、在思想中,最后才是在物理课堂上、在物理实验室!

      这种说法一定很出乎中学生朋友们的意外!甚至有些学生会以为是胡扯。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说,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中!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在身边的各种器材、现象中。初中物理中所学到的各种力学、电学、声学、光学、热学知识几乎遍布于学生们的身边生活之中,为何不仔细观察、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动手操作,或者动手拆解、组装、做一做物理实验呢?

      可以说,凡是那些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并且乐于在生活中自己制作一些小实验、小发明之类的同学,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要比其他同学深刻的多,对以后的物理学习乃至中考、高考都会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手操作不但会增强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大脑的思考能力,很多创新和想象力都是在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过程中忽然出现的。这样的灵光闪闪是很少能从物理课堂上获得的。

     也就是说从生活中做的各种物理实验,不管是在何时何地做的,都一定是在自愿、乐意、喜欢、有兴趣的前提下做的,因此主动探究性特别强烈、好奇心特别强烈,所得到的各种物理细节现象也就特别深刻,这对于课堂上的物理学习是一种非常大的帮助。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震惊世界的我国九零后的最年轻最牛的23岁科学家、天才曹原同学,他在2018年攻克了困扰全球物理学界100多年的世界超导物理学难题!这样一位天才同学,出生于四川成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了初一,三个月读完了初二,半年不到就读完了初三,13岁就考上了高中,只用了1年就读完了全部高中课程,2010年,14岁的曹原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并被选进“严济慈物理英才班”!从此一发不可收,公派去美国密歇根大学,受邀去牛津大学科研实践,获得郭沫若奖学金,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在2018年3月5日,他在经历了7个月反复物理实验之后,成功实现了一次改变全世界的精准“神级操作”!成功实现了石墨烯超导!其科研发现荣登世界顶级期刊《自然》杂志,成为2018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这一年,他只有22岁!

      成就曹原的不仅仅是他的天赋,更重要的是,曹原从小就喜欢动手实验的习惯!

      曹原兴趣广泛,小时候经常自己买来一大堆电子元件拆卸安装,直到研究清楚其中的线路,才肯罢休!他会在老师上课时插嘴、在做实验时发现硝酸银太贵,就把银镯子放进买来的硝酸里合成……而幸运的是他的父母为了支持孩子的好奇心,在家里买来更多的物理、化学实验仪器,为他创造了一个小型的实验室。他经常用自制的照相机和望远镜拍摄星空,各种相关的零件遍布整个房间,桌子上满是被拆后的计算机。

       正是这种从小培养的动手实验能力,从而不但锻炼了他的动脑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成就埋下了伏笔!

       来源:本文来源物理毕业班,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自中学学科网,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