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为推动学校“遵循素养形成规律的初中课堂形态循证研究”课题的实施,提升学科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成都立格实验学校举行了以“立足素养导向的立格新课堂”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学校全体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长、名师工作室导师以及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参会,会议由课程与教学处陈主任主持。
付主任部署“新课堂”研究任务,明确改革路径
研讨会伊始,教科室付主任对学校“新课堂”教学研究的具体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并强调了各课题组的责任与实施步骤。付主任指出,学科总课题组将开展“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诊断”调查,具体包括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以及学校领导和教育专家的访谈,旨在真实反映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问卷设计需在11月完成,调查和报告编写将在12月进行。
同时,学科微课题组将着手梳理现有学科微课,并整合任务单的构成要素、呈现形式与使用方法,以增强微课堂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课题组将策划2027届智慧课堂班的组建与实施,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典型课例研究,配合完成针对师生的调查小组工作。
此外,付主任还强调,教研组长作为学科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需制定本学科未来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并组织本学科的主题教研活动。各学科备课组则将专注于课堂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并改进导学案及任务单的编写工作。
立格“新课堂”:教学行为与素养培育
接下来,罗校长就立格“新课堂”教学形态进行了详细讲解,阐述了教学行为与素养培育的核心理念与实践策略。罗校长强调,教学行为应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发展进行精细设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学行为主要指备课、授课、课堂反馈和课后辅导环节,师生具体实施和操作要领。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设计的教学过程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授课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课堂反馈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效果;课后辅导则为学生提供了巩固和拓展知识的机会。
罗校长强调,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样至关重要。在立格“新课堂”教学形态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行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预习、听课、作业与复习等环节。学生应通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和提出问题来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上,通过积极参与讨论、记录重要信息和反思学习内容来深化理解;作业和复习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通过自我修正和总结不断完善学习过程。罗校长强调,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大任务、大问题、大观念
在素养培育方面,罗校长提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大任务、大问题、大观念”的教学策略。他指出,大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整合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大问题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导他们探索解决方案;大观念则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提升他们的整体认知能力。此外,课堂教学还应注重过程大概念的培养,如控制变量、观察与解释等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循证研究与教学反馈机制
教学改革应基于循证研究,注重课堂数据与反馈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学生反馈,结合教学观察和评估结果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循证研究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融入持续反思与调整机制,确保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推进并不断完善。
立格“新课堂”既是对“激—问—探—练—拓”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迭代与的创新,更是对教育理念和课堂结构的深刻变革。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成都立格实验学校进一步明确了“遵循素养形成规律的初中课堂形态循证研究”课题的研究方向与实施路径。学校将坚持素养导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通过精细化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创新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深度。同时,基于循证研究的教学反馈机制将为教学优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
(撰稿:何铁 审稿: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