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万静教师参加第四届全国新青年教师发展东部论坛(一)

[日期:2017-08-17] 作者:数学组 次浏览 [字体: ]

                                                            我校万静老师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新青年教师发展东部论坛(一)

七月底的上海,骄阳似火、热浪滚滚,一如新青年数学教师的火热激情。

2017729-30日,在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在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东部)论坛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暑期学校。我校万静老师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729日上午9时论坛开幕,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前执行委员和现任中国国家代表王建磐教授,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晓勤教授,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内蒙古师范大学代钦教授,台湾勤益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刘柏宏教授,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编审、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理事长、论坛程序委员会主席刘祖希先生,华中师范大学青年学者、科普作家、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彭翕成先生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刘祖希理事长主持。刘祖希理事长代表主办单位讲话,他介绍了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与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的发展历程,以及本届论坛的主题。刘祖希理事长指出,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第二个十年发展周期的“四向”发展方针(向内固本,提升工作室的研究力;向外辐射,输出工作室的教研力;向上发展,寻求高校学术领导力;向下沉淀,汲取一线教学实践力)和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试题中的渗透是本届论坛主题选定为HPM的两个背景,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领导的HPM研究事业的蓬勃兴起给全国的青年数学教师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践案例。

开幕式上播放了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寄语本届论坛的视频录像。张先生说:“HPM的研究将‘为教育的数学史’的教学引向更高的层次。这就是说,要用数学史内容揭示相关的数学内涵,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并与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密切联系,使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HPM需要紧扣三维教学目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绚丽多彩的数学历史文化,在严谨的数学逻辑性体系里投射出人文精神的光芒。”


开幕式后,王建磐教授以《办个精彩的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让世界相聚在中国》为主题作大会报告,介绍了IMUICMIICME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中国申报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历程以及筹备工作;刘柏宏教授、代钦教授、汪晓勤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数学史与臆测论证》、《释数学文化》、《HPM:从实践到理论》的大会报告。三位学者分别从数学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等角度,为青年数学教师开拓了教育眼界、增添了教学智慧。其中,汪晓勤教授的报告阐述了中国HPM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为 中国HPM构建了研究平台与典型案例,有很高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