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色与改进

[日期:2015-04-07] 作者:生物组 次浏览 [字体: ]

项目名称

新世纪版《生物学》教材的特色与改进的分析与研究

申请者

福建  东山第一中学  林立雄

申请日期

200332

起止日期

20033月至200412

项目组主要成员

福建东山一中         林立雄

审批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生物学》课题研究专家组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结题报告: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色与改进

摘要:教材的改革是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使用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2年多以来,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教材比较等方式开展研究,总结一些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以期能够对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特色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和把握,同时探索出一些更适于广大中学生心理特点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新的内容和方法。希望能为新课程改革和实验中贡献绵薄之力。

  通过研究我们感觉本套教材特色很多,总体上比其它现行的版本好,这也是我们坚持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原因。由于是新教材,再加上地域差异、人文差异、经济差异等因素影响,必然会存在许多“不合口味”的地方。
俗话说:“众口难调”,更何况是对于一套要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的新教材。在这里,我们根据这2年多的探索,对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色和改进也提出一些心得和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多多谅解。

一、本套教科书的特色和优势
  1.充分体现《课标》精神 
  教材编写是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生物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
  新教材在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克服了“繁”“难”“偏”“旧”的弊病;编写中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人与生物圈关系的主线;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品质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广大农村。可以说教材的定位是准确和恰当的。
  2.突出探究性学习活动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学习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探究性学习是本次改革的亮点,各种版本的教材对探究性学习都做了强调,但我觉得北师大版本在探究性学习的强调尤为明显和突出,体现在量多、面广、贴近生活等方面。仅在七年级上册就有30多个学生活动、15个建议活动,为教和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3.淡化了知识体系、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生命自然界的复杂性之一是它的多层次性。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下有细胞器、分子和原子;其上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每一层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这一层次和那一层次之间的关系又不可忽略。 
  从自然演化的角度来看,存在着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中又有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等。每一界又有许多层次。它们都可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同时相互之间存在着联系,涉及进化生态等多方面。而随着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进展,更深入地研究和应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又突显出来重要价值。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了解生命科学,既不可忽略这种多层次性,又不可能去穷究多个层次――连生物科学家都不可能。更何况生命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而人类是这个网络最重要的一个成员,由于人口剧增,科学技术水平迅速发展,人类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其中破坏性的影响已日益凸显,严重威胁到生物的生存,也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从教育的角度说,给于学生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生物学知识,虽然也须细细斟酌,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爱护生物,并身体力行,这是现代人应有的道德素养。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文明的追求,也是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
  4.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繁”“难”“偏”“旧”
新教材除适当删减了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外,特别彻底地抛弃了从低等到高等、分门别类讲述动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的传统体系与内容,从而大大减少了知识内容的分量,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符合七、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需要。
  5.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注重思维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新的生物教材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包括探究学习、讨论、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模拟、角色游戏、收集资料、小资料、课外读等。具体方法上还有比较、识图作答、应用概念、因果推断、归纳总结等。集科学、知识、趣味、实践性于一体,体现了时代感和先进性,并且可读性强,深受学生喜爱。
  每章和每节的开始还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串,从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出发,层层导入,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的空间,同时把学生和老师在上课开始的2~3分钟内就迅速地联系到了一起,使学生充满学习的激情和欲望。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中不会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6.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及现象开始设计探究活动。首先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面包发霉这一现象开展“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而且列出了详细的步骤,并对活动步骤详细的进行了说明。这种作法降低了探究的难度,让学生从模仿开始,第三个探究活动“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则减少了提示,逐步增加了探究的难度。
  教材常常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出发,用问题串的形式,逐步导入每节课中心内容。还有许多是通过活动或演示,让学生产生亲身体验,再由学生得出结论的。这种作法,符合建构主义理论,遵循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7.教材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综合
教材中把植物、动物和人的一些共同的特征综合到了一起,减少了内容重复,加强了知识的联系,如讲到组织就把植物、动物和人的组织整合到一起,既便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又便于学生区别、比较、联系。八年级上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以人的生殖和发育为重点,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一些典型的现象如昆虫、青蛙、鸟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殖综合到了一起。
  8.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
  新教材在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很明显,如以下相关学科内容的综合:  
  美术 : 如八年级上册第99页 ,欣赏和评价有关遗传性状的漫画中用了两幅世界名画让学生欣赏,学生不仅仅观察画中所包含的生物的遗传现象,而且会进一步了解漫画的历史背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画家的绘画技巧等多个角度、多方面内容。 
  数学: 教材中多处采用柱形图、折线图、曲线图、分析表格等,体现了生物与数学的相关性,说明生物现象、生命过程可以用数学来进行研究、表达和体现。
  天文、地理: 八年级上册讲到第31页――动物的节律行为时,还以天文知识为铺垫――“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潮涨潮落,是月球的引力作用于海水的结果……”。
  物理: 七年级上册使用干湿计测量空气湿度;讲到光合作用时后面有小资料“物质的颜色”――七色光的形成,这与物理知识又产生了联系。   
  化学: 涉及到原子、分子知识;叶脉书签的制作中用到化学药品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种子萌发释放二氧化碳的验证等。
  英文和拉丁文: 教材中还常常在一些概念、名词后见到英文或拉丁文,在每册书后还有一个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中的许多建议活动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家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多层面的复杂的学生活动,体现了STS课程的设计,把环境、能源、材料、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与生命科学紧密联系了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另外,初中生物教材与高中新教材有很好的衔接。有利于一些将来能升入高中的同学继续学习。
  9.体现了科技发展
教材中体现了现代社会中生物科技发展的新成就与新问题,密切联系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发展实际,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如基因、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疯牛病、生物入侵、转基因食品、工厂化无土栽培、组织培养、太空育种等,还有生物新教材“资料分析”专栏中的“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等最新科技成果及应用。
  10.注意构建能力体系
  教材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还注意对初中阶段能力体系的构建。包括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评价能力等多方面,对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如7年级(上册)中共设计了30多个“活动”(包括多个探究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了多种形式,如观察(观察人和动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根毛等)、收集资料(建立生命档案册、收集濒危物种资料)、讨论交流(谈谈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讨论分析科学家们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实验操作(练习使用显微镜等)、研究计算(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等)、解剖(解剖观察鸡翅、解剖观察芽的结构等)、验证(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等)等;八年级的活动增加了一些难度,如:制作模型(伸肘和屈肘的模型、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自制泡菜)、游戏(手牵手作反射时间测定)、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关系,扮演珍稀保护动物)、调查表达和交流(调查家庭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调查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    
  11.便于教与学
  教材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通过本章学习所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的要求。
  教材中运用了5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各级标题,使学生易于把握每章或每节的整体框架和知识层次。
  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还对辅助教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每节课后有思考与练习、章的小结、小资料等,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巩固和提高,也有利于教学评价。
  12.北师大版新教材科研实力雄厚
  新教材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有全国性的教材交流工作会;有网上征询,有专家走访,让专家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心与心交流;重视吸收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新教材日趋完美。如在桂林召开的新世纪版新教材研讨会上,本人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其中就有不少很快被采纳,并在第二次新版时体现了出来……使我感到新教材编写者虚怀若谷又充满朝气。有这样一支专家队伍,有广大一线教师的支持,还有什么不能做好的呢?我们有信心!

二、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1.七年级教材上册开始的部分较难。 
  在“生物的多样性”一节中提出了“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内容,学生对文中“性状”、“遗传”、“遗传物质”等概念几乎不懂,导致难以理解“遗传的多样性”;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理解,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难以理解。同时教材中还出现过去高中才有的概念,如:“次级生态系统”及“极其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因此,建议把这两个内容分别放到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中分别渗透讲,并加以归纳。
  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活动中,整个活动可以说是这套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应尽量写清楚探究活动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学生模仿,在教材中以探究活动报告的形式将结果呈现出来,我认为可能会更好。
  2.内容多、时间紧 
  七年级上学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阶段,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对于每周只有两课时的学校来说显得太多、太挤,甚至许多探究活动和评价过程无法开展。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教学进度很快也只能上到第6章,由于时间紧张,第7章内容大多无法完成,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整个教学体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建议调到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前面,合为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3.语言表达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增加一些激励性语言   
根据二年多的实践及调查,发现学生对生物新教材的兴趣是比以往增加了许多,特别是刚开始时,感到新鲜、好奇,但在生物课教学时,仍有少部分看起了课外书和故事书,对此,许多学校和老师都有反映。我们认为:除了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问题,主要是教材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教师的另一个反映是学生普遍认为预习难,不少农村学校中等水平的学生反映:“在预习时有许多课文内容看不懂,尽管开始老师强调要预习,但只能坚持一段时间,后来就失去了信心。”我认为主要与教材中语言表达的专业化和成人化有关,教材面对的是七、八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仍处于中低水平的语言能力阶段,他们对于教材中较深的语言难以理解。 
  增加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等激励性语言,调整学习情绪的语言,特别是鼓动性、能增强学生意志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这种作法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4、教材应增加吸引力
增强生物教材的可读性,能减少厌恶、疲劳等现象发生,学生还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有助于培养创造力。例如多些故事、多些生物的趣闻、多些仿生学内容、多些科学家惊心动魄的探究过程、多些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惊人成就、多些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多些医学常识等,使学生认为新教材比故事书好看多了,有趣多了,尽管这样内容上会有所增加,但实际上由于学生学得轻松、自觉,教师的教学也会变得轻松起来。平时课余时间学生问得最多的内容就是医学常识,对此,建议教材编写者加以注意;另外,由于我们学校靠近海边,学生也常问到海洋生物的内容,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物种急剧减少等。  
  5.教材中插图的不足
  ⑴插图数量不足
  插图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插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七、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由于地区间生物资源的差异有些很大,可以避免误解和混乱,插图还可以减少文字表达中的盲点。所以应该对教科书中的图进行补充和重新设计。
  例如: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图,在七年级上册第25页就可以出现;七年级下册没有关于龋齿的图,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中的几个插图设计就很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血液与血型图10―1血液分层现象中有血细胞显微模式图及说明,就很直观,建议参考设计。   
  有些文字说明可以大胆地用图来体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很直观,同时还可以留给学生去表达,从而印象深刻。如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10页关于食物的消化,做出假设的图;第34页图2―10“观察与思考人体对能量的利用”;第102页“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图;第103页“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第108页“预防传染病的部分措施”。这些图我认为设计得很好,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⑵插图的文字说明不足
  如:八年级上册第53页不同形态的病毒应注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下面的蘑菇种类、毒性也应适当相应说明才好;八年级上册第63页图也应注明,插图标注清楚,有利于学生自学。
  ⑶插图的设计有些较呆板    
  建议参考济南版教材的插图设计,有些插图可以采用漫画和卡通的形式,使之充满童趣。活泼且富有动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和喜好。
  ⑷一些插图与实际观察有差距     
  七年级上册第78页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中,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颜色都与事际观察不符。上、下表皮应该显示为无色透明、栅栏组织应该显示为较深些的颜色、海绵组织应该显示为较浅的颜色,这样,使位于下表皮的保卫细胞也容易现示出来。另外,由于插图较小,使得海绵组织的不规则细胞不容易被看出来。  
  在第59页图5―9“表皮细胞与气孔”一图中,保卫细胞的细胞核应该画出核膜。
  第60页“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图中,茎的横切面图最好用较真实的图,而不是模式简图;另外,所示的植物应该是双子叶植物,而图中所画却是单子叶植物的茎的横切面。   
  6.个别内容上的不足
  在七年级上教材第40页“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大约1平方厘米),用镊子撕下……”。我认为这样做不好,一方面1平方厘米可能会太大,学生自学时有时就撕下窄窄长长的一块,这样容易在盖盖玻片时就有一部分露在装片外。另一方面,切下一块再撕下的表皮有一个角容易附鳞片叶肉,很厚,盖盖玻片时就难以放平;将较大的标本放在玻片中时需要滴加较多的水,这样作很容易产生气泡,又容易污染显微镜的载物台。因此,我认为改为长宽各0.5cm的标本为宜。
  在下面关于“装片制作连续过程”的图中,第2个步骤:切下约1平方厘米的鳞片叶,最好改为“一片切开的鳞片叶上用刀片画一个长宽约0.5cm的小正方形,然后挑起其中一角撕下……”这样的图。
  七年级上册教材第75页“萨克斯实验”示意图,只使用了叶片示意,我认为改为“在一株活体植株的叶片上做实验的图”较好,避免学生误会。
  7.对于一些最新科技成果,如果来不及在教科书中予以补充和更改,可以考虑及时通过网站发布,以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及时查询。 
  8.建议尽快编写更加符合各地方特色的教材
  我认为可以根据生物的分布、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差异,初步分为南方版和北方版或东部版和西部版,不仅可以增强教材的竞争性,更重要的是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教科书中的内容也必将不断完善,当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也必须不断随着深化。以上看法纯属鸡蛋里面挑骨头,不足之处请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