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霞: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中“学史方法”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转载于《历史教学》)

[日期:2024-09-18]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学史方法”栏目是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一个亮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一栏目,可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进而发展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教师要明晰“学史方法”栏目的内容及教学功能,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探索其运用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学习和学史方法的融合,开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活动课等。在运用这一栏目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学用结合,通过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发挥该栏目的作用。

      

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每册书设置了2~3个“学史方法”栏目,总计有15个。“学史方法”栏目的设置,旨在加强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指导,通过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该方法运用步骤的说明,使学生了解并初步学会运用学史方法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技能。从教材编写的理念上讲,这一栏目的设置体现了“教本”与“学本”的结合;从教学的理念上讲,这一栏目在教学中的运用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助于教师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注重“教”与“学”的结合,这对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史方法”栏目包括“如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如何掌握历史纪年法”“如何阅读历史地图”。其基本的内容结构是以教材中某课的示例为切入,引出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并指出该方法运用的主要步骤。以“如何阅读历史地图”为例,先以第16课“三国鼎立”中多幅历史地图作为示例切入,引出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并说明历史地图中包含的丰富时空信息对历史学习的意义,进而指出识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4个主要步骤。

七年级上册新增的这3个学史方法,契合了在初中学段的起始年级向学生介绍体现历史学科独特性的最基础、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同时使得《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直接的抓手,明确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路径。

新课标在论述“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时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时空观念体现了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也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必备的条件。“如何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栏目向学生介绍了常用的历史纪年法,并举例进行说明。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这一方法,定位史事发生的特定时间,这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历史的时序思维。而“如何阅读历史地图”这一栏目,介绍了从历史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定位史事发生的特定空间,有利于他们逐步形成历史的空间观念。这两个栏目的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史事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如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这一栏目,则让学生认识到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出土文物属于实物史料,可以与文献史料等进行互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出土文物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甲骨文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天文历法等,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同时,出土文物也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生初步学会从出土文物中获取历史信息,有助于逐步形成历史的实证意识,掌握运用文物史料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