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日期:2024-06-04] |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接下来由立格实验学校历史组向各位评委汇报,我们将从课改的宏观背景、新课标及核心素养、中考分析、原创试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展示!
首先,我们厘清了当下课改的宏观背景即:课程内容不断在更新、教学方法正在逐步改进、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跨学科融合于教学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评价标准多元化以及全球化视野培养等。这些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我们对新课标进行了校本化解读,
新课标对课程实施提出新的要求,在学业质量评价方面凸显: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和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倡导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关注“以学为主”,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新课标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新课标的重点突出五大理念即:(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2)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思想性、基础性。(4)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通过课标研读,我们理清了五大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属于“学科品质和关键能力”,唯物史观是方法、家国情怀是价值,立德树人是根本要求,与教学内容匹配,建构了素养关系示意图,明确了课程实施的方向和路径。
第三,我们对中考试题进行了数据分析,2023年试卷明显结合了《2022版新课标》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考查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注重五育并举。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加强试题与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中国古代史比重保持不变,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多种类史料构建历史情境;同时具有知识基础性、时代导向性、思维开放性、问题探究性,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素养的运用。整体上依然保持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3:4:3的布局。
通过分析,近年来成都市中考考查趋势大体呈现四“意”。四意即:意在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意在多元情境,聚焦能力考察;意在综合开放,培养理性思维;意在凸显时代特色,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在命题方向上体现为“三观”即:新的命题观体现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思想性,新的教学观——要求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的评价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提取单元大概念、凸显历史阶段特征),评价方式丰富多样(可量化、便实操)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价值导向为:坚持引导教育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立意为: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价值立意。
综上我们认为一套好题在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前提下应该具备以下要素:价值立意+设问精准+能力考查+紧扣课标+多元的情境+史料严谨。接下来,有请李然老师为大家展示我们的原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