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题:新文化运动中“文白之争”探究

[日期:2023-12-12]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微课题:新文化运动中文白之争探究

设计者:历史组 张耀辉 修改时间:2023.12

 

课题背景

郭沫若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的习惯,并且“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感”。罗杰斯认为,通过 “同伴教”“分组学习”“交朋友小组”和“探究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培养自信心、责任心、合作能力等,发展其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精神。本课关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过程、内容及评价而言整个课程结构是合理的,但教材中关于文学革命中文白之争的叙述则有很大缺失,虽然八年级学生思想活跃, 但仍然难以理解,故而需要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前置学习和在课堂上补充相关史料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

意义:以一手史料及当事人的回忆录为载体,通过教师创设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文白之争的起因意义以及最终白话文在整个国家教育及社会生活层面取代文言文的探究。在史料的阅读分析中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精神。

通过新文化文白之争微课题的探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同时微课题探究更有利于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这样一来,学生的潜能被激发了,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发展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还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课题名称

《新文化运动中文白之争探究》

小组构成及分工

4人为一小组,A为组长,B为主发言人,C为自由发

言人,D为记录员;

小问题(任务分解)

设问一:《水浒传》成书于何时?这段文字是白话还是文言?

设问二:作为一股暗流潜伏了数百年的白话,为什么到近代才以运动的形式被推广?

设问:从材料中看,“智国"和“智民"的标准是什么?阻碍“民识",使百姓“不得为智民"的罪魁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设问:白话报迷者从“悟不透"到“越看越爱看"的转变,反映了白话文有何益处?

:前一段是文言,后一段是白话。从写文言到作白话,陈独秀转变的目的何在?

设问六:结合材料指出,1920 年,北京政府确定白话文为“国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流程

1)展示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并提出问题。

(2)教师讲述史料的基本方法:所选史料对于学生皆无多大文字障碍,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关键信息的方式锚定史料的核心观点和意义。

3小组阅读史料,划定关键信息,提取核心观点,并结合课本和前置学习相关知识对教师设问进行讨论并形成本小组初步观点,选取小组中心发言人陈述观点,其他小组聆听,并对此小组发言,提出质疑,在思维碰撞中完善。

4评价总结。 

5教师总结

小组总结论

主发言人结合环节一、环节二、三、四、五的小组意见整理成综合的表述文字,小组成员依次对整理结果进行补充,形成表达式做好记录准备展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