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彭镇·柳河茶韵 陈石
[日期:2021-10-22] |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小镇彭家场
一向籍籍无名的彭镇,十多二十年前始为人知。近些年,随着古镇旅游和农业旅游的流行,彭镇也远近闻名了。
人们在川西电视中不时看到凤姐主演的《幸福耙耳朵》,其中不少集就拍摄于彭镇的银榕园,后来李伯清、李大齐也在银榕园整了很长时间的散打。彭镇的银榕园、金湾农庄以及各种各样的农家乐,也开始远近闻名起来,成都及周边的游客,周末来彭镇体验农家生活,休闲旅游的络绎不绝。
彭镇的魅力在老街。整条老街,原汁原味、资格的清末民初的小青瓦老房子。几根梁柱,打几个孔,加上楔子,不用一根钉子,整个的屋子便牢牢矗立在岁月的风尘中。木质的门面,几经风霜雨雪的雕琢,裸露着岁月的印痕,与地面青石板上流淌的日光月光相互辉映,辽远的记忆便时时浮泛在人们眼前。
那些被阳光打开的门楣,让你穿越时空,进入花木掩映的小院落。低矮的屋檐下、斑驳的泥墙边,一位老者坐在马架子上,品着身旁的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聆听着收音机里的川剧高腔,让你在久远的过去流连忘返,深切地感受到,幸福其实就是简单的闲适。
彭镇的老铺面,门面由一块块单体的板门的组合而成,像泛黄的老式信纸,要打开铺面,便一块一块地抽出来,像是抽出尘封的记忆,再竖列在门的两边。那些坐在商铺门前三合土街沿上,一边守铺子,一边和邻居有一搭没一搭摆龙门阵的老头老太太,亦或支一张翻版桌在街沿上打点小麻将、斗点小地主的原住民,他们把日子揉进散碎的树荫里。生意来了,起身走进店铺量称货物,找补零钱,憨笑着与买家告别,然后又回到桌边。他们的步态总是不疾不徐,他们的脸上写着稍富即安的闲适和恬静。
老街上的生意清淡,但每个铺面总是干干净净的。商家有事,给旁边打个招呼,受委托的人就会帮着迎接光顾的买家,卖出的钱随意丢在柜台上,待人回来,随便交代几句便了结了。彼此间相互信任,没有纷争,构成一副和谐融洽的小镇风俗画。
在彭镇,典型的川西四合院比较多见,四合院的门口,常常成为人们交际的地方。老太太们坐在门前折菜、打毛衣、纳袜底、晒太阳,少不了的飞短流长便也由此延伸开来,但度把握的好,也不至于影像邻里关系。有时,一两个老头躺在竹椅子上,旁边放一杯青花盖碗茶,不时把茶船端起来,揭开茶盖,在茶汤上刮上几刮,吹一吹茶里的泡子,浅浅地嘬上一口两口,又盖上茶碗,放回凳子上,又躺下来。嘴里随便哼几句川剧或是京剧样板戏的几句唱词,或是有一搭没一搭摆摆龙门阵,脸上便洋溢出几分快活似神仙的样子。
我无数次骑着自行车,盘桓在彭家场这几条老街上,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便觉得走进了川西的历史风尘里。小街的街房、曲径通幽的那些小院儿如“镇公所院落”、“老房场院落”、马市坎街、永丰街、青波路等等,许多老旧的街道、院落建筑,是彭镇凝结的历史,是川西历史的再现。比如永丰街上,是一色的小青瓦铺房、一色的铺板门,它们黑中透黄的檐口墙面上,就有“毛主席万岁”的黑体字标语,这可是当时年代特有的标志。在一个老茶馆,同样有些发黑的竹编泥墙上,还想牵着一条伟人的语录:“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
彭镇,是一个远离尘嚣、能够让心灵得到休憩的小镇;彭镇,是一个可以放飞心灵,去寻觅失落已久的童年之梦的小镇;彭镇,也是一个筑梦之镇,在现代化的双流,它正做着美丽小镇之梦、美丽田园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