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金属矿物 专题复习
[日期:2021-12-14] | 作者:化学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金属与金属矿物
(建议时间:45分钟)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 (2019常州)铜能被加工成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D. 耐酸性
2. (2019河北)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 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 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 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3. (2019高新一中二模)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用铁矿石炼铁的主要原理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则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C. 铁生锈会造成钢材损失但也可用于食品防腐
D. 钢是单质,制成不锈钢后抗腐蚀性强于纯铁
4. (2019郴州)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的是( )
A. 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
B. 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C. 产生大量气泡
D. 溶液质量增加
5. (2019常州)某同学在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明显现象;②将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下列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Z>Y>X B. X>Z>Y C. X>Y>Z D. Y>Z>X
6. (2019河池)向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再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可能含Cu B. 滤渣中只含Fe
C. 滤液中不一定含FeSO4 D.滤液中不含CuSO4
7. (2019广东)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水 B. 乙和丙:空气
C. 甲和丙:空气 D. 甲和丁:水
8. 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原理。关于该装置和反应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 盛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热前要先通CO,加热后B中出现浑浊
C. 已知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b→c→d
D. 这种方法“炼”出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最大的区别是不含碳
二、填空及简答题
10. (2019铜仁改编)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
(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2)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请写出该氧化膜的化学式__________。
(3)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CuCl2,简要叙述除杂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除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全国视野 创新题推荐,2019北京)用粗木棍在涂有蜡的锌板上写“明”“和”两个字,露出下面的锌板。向“明”字上滴加CuSO4溶液,向“和”字上滴加盐酸。
(1)“明”字上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字上产生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认为以上四个实验中有一个不需要做,你认为是________(填字母)。
13. (2019临沂)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
A. Cu、Ag、稀盐酸
B. 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 Zn、Cu、Ag
B. Zn、Cu
C. Cu、Ag D. 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编号)。
三、实验及探究题
14. 小红与小明两位同学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时,发现分别放在两个试剂瓶中的两片银白色金属未贴标签。它们到底是哪种金属?两位同学首先对这两种金属(分别标记为X和Y)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进行猜想:
小红同学猜想:金属活动性X强于Y。
小明同学猜想:金属活动性Y强于X。
(1)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知识。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①实验步骤 |
②实验现象 |
③实验结论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有金属X的试管口 |
1.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气泡产生 2.气体燃烧 |
小红的猜想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
(2)进行上述实验之前,要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老师只知道X、Y分别是银、铁中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论说明Y是________。
(3)你还能想出哪种方法比较X、Y的金属活动性(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包Y的粉末,其中含有少量X粉末,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X粉末除去,两个同学经讨论、交流,一致认为可选用的除杂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与分析题
15. (2019乐山改编)生铁和钢都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为2%~4.3%,钢中碳的含量为0.03%~2%,为测定某种铁合金中碳的含量,小王同学取一定质量的合金样品盛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质量 |
样品的质量 |
稀盐酸的质量 |
烧杯+剩余物的总质量 |
50 g |
5.8 g |
94.6 g |
150.2 g |
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到0.1%)。
提优训练
16. (全国视野 创新题推荐,2019泰安)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向上出现锈蚀现象
② 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 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
④ 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7. (2019绵阳)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 g 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a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一定呈无色
B. 滤液中一定含Fe(NO3)2和Zn(NO3)2
C. 滤渣中一定含Fe
D. 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18. (2018河北)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 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 ③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 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
19. (2019包头节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2)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 C 2. A 3. C 4. B 5. C 6. D 7. D 8. D 9. C
10. (1)钙(或Ca) (2)Al2O3 (3)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 Fe+CuCl2=== FeCl2+Cu
11. (1)“明”字上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Zn+2HCl=== ZnCl2+H2↑
12. (1)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2)Cu+2AgNO3=== Cu(NO3)2+2Ag (3)C
13. (1)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蓝色逐渐变浅
(2)B (3)B
14. (1)①取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X、Y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合理即可)
③正确 (2)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及污物 银
(3)Fe+2AgNO3=== 2Ag+Fe(NO3)2 (4)硝酸银溶液(或稀盐酸等合理即可)
15. (1)0.2
(2)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Fe + 2HCl === FeCl2 +H2↑
56 2
x 0.2 g
2(56)=0.2 g(x) x=5.6 g
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5.8 g(5.8 g-5.6 g)×100%≈3.4%
答: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3.4%。
16. B 17. C 18. C
19. (1)铜和稀盐酸(或铁和硫酸铜溶液等合理即可)
(2)AgNO3 、Cu(NO3)2、Zn(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