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与反思

[日期:2014-09-18] 作者:化学组 次浏览 [字体: ]

 

一.教学设计

课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对比探究、合作讨论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演示]
在盛有稀盐酸的烧杯里放鸡蛋壳。
提供各种仪器和药品,检验生成气体。
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温故知新
比较归纳
[设问]
你知道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提供一个最佳方案。
小组代表简述从所学知识及阅读的资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途径。(如:木炭燃烧、人呼吸、煅烧石灰石、碳酸氢钙分解,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等)
让学生体验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并且善于提炼表达。
对反应原理的活动与探究

[引导]
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请你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原料。
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活动探究]
实验现象
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适中。
鸡蛋壳+稀盐酸少量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碳酸钠+稀硫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不便于收集。
石灰石+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片刻停止。
鸡蛋壳+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选择原料的条件应该是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节约能源,环保,利于收集,操作简便。
综合比较,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为石灰石和稀盐酸。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科学总结的习惯,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从而加深学生对原料选定的印象。
  
提供材料
解决悬念
[提供材料]
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动画讲述以上事实),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根据材料书写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分组探究实验装置
[设置问题情景]
确定了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及原料,实验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呢?
[布置实验任务]
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知识,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条件。然后从实验台上给定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
[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介绍其优点。
   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创设实验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让学生对方案进行改进、补充、完善,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动手实验
总结归纳
[运用探究成果]
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
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加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类比归纳
得出结论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填写实验报告单。
回忆、比较、归纳。
(气体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则跟所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回顾反思
布置作业
[作业]
课后习题
积极思考和动手。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对职初教师的指导意见。
本节课应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地得到发展。要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对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中,要注重的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设计让学生如何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学习,所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三部分内容,设计教学时采用启发质疑──实验探索──总结实践三个环节进行。在课堂上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氧气的制法通过自己动手,用给出的化学仪器进行装置拼装的探究活动,并通过合作讨论,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怎样选取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以及收集方法,做到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改变评价方式、内容。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既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地、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人的表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程度。
    3.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功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设计与实践的乐趣。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各组装置的优缺点,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掌握新知。
上一条:没有啦!
下一条:没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