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孙悟空

[日期:2014-06-15] 作者:化学组 次浏览 [字体: ]

有谁不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呢?他忠心耿耿、不怕艰险、不辞辛劳;他智慧聪灵、降妖伏魔、为民除害;他有72般变化,老安村姑、花草虫鱼,全能变幻出来……然而,这只不过是奇妙的神话,谁也不会相信世上真有这般"圣人" 可是,在化学科学上,却是有的,这就是化学催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来到京西燕山的石油化工总厂参观。不巧,那天气压较低,从发电厂里排出的滚滚黄烟铺天盖地,大煞风景,令人扫兴。周总理当即指示,一定要想办法消灭这条严重污染环境的"黄龙"。半年以后,"黄龙"果真被消灭了。方法是让黄烟通过一种含碘的活性炭。 这是什么道理?原来,发电厂冒出的烟之所以呈棕黄色,是因为高硫煤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它是一种有害气体,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在含碘的活动炭作用下,二氧化硫会迅速变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很容易溶于水变成重要工业原料--硫酸。这样一来,除消灭了"黄龙"之外,还可将硫酸与磷灰石(就地取材)作用生产过磷酸钙肥料。据测算,一个2.5万千瓦的发电厂,每小时排放七万立方米废气,以二氧化硫浓度0.35%计算,每年可得到硫酸1.5万吨、磷肥3.8万吨,价值33多万元。土耳其政府从报纸上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通过驻华使馆要求购买我们的技术专利。 在这项技术中,最重要的是那种被称为"催化剂"的神奇物质--含碘的活性炭。 什么叫催化剂呢?它是这样的一种物质:它能使一种物质(例如二氧化硫)变成另一种物质(三氧化硫),而它本身并不参加化学反应。"催化"这个科学概念,最早是瑞典化学家相采利乌斯,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后于1836年提出来的。经过100年之后,它已成为一名科学巨人、一位变化招术比孙悟空还多的"大圣" 现在,催化剂的神通可大了: 原来速度很慢很慢的化学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速度可提高10倍。例如,在常温常压下把氢气和氧气摆在一起,即使是过一万年也不能化合成水。可是,在金属铂的"催促"下,不用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它们就变成了水。由此可知,我们现在喝的水大部分是几十万年甚至几千万年的"古水",而不是刚刚生成的"新水"。这一点对科学家们研究地层年龄和地质结构非常有用。 过去,不少化学反应需在高温高压下才能进行。如今,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节省大量能源。例如合成顺丁橡胶的单体(原料)丁二烯,是由丁烯氧化脱氢后制得的,十几年前要在3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不久前,我国化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催化剂,使这种化学反应在200多度的温度下就完成了。 据统计,现在人类使用的催化剂,至少有1见万种。在许多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它们简直到了"点石成金"、出神入化的地步,因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75年前,德国的哈相,用铁作催化剂将大气中的氮和氢转化成氨,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成倍地增长。1953年,德国的齐格勒和意大利的纳塔,发现烯烃聚合催化剂,使人类进入了高分子时代。70年代末,美国盘山都公司用铑作催化剂,由甲醇合成醋酸获得成功,从而改变了过去依靠粮食制醋酸的历史。1955年,南非以煤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催化转化,终于制得了汽油。在咄咄逼人的石油危机声中,开辟出一条以煤制油的新道路。1984年,日本高沙公司用重金属作催化剂,合成出薄荷醇,并且出口量占世界销售量的1/3,从此,薄荷的生产再不只靠大自然了…… 据有关资料介绍,现在人类使用的70%的橡胶、90%以上的塑料、50%以上的纤维和油漆、80%的药和染料等,都是通过化学催化技术制得的。现在,美国化学催化工业的产值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0%以上,即至少有455亿美元。 催化剂是化学中的孙悟空,是化学科学的一员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