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抗震救灾精神】512,我们缅怀铭记,勇毅前行!

[日期:2025-05-12] 作者:高中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又是一年512,我们再次缅怀那些在汶川地震中逝去的生命,同时致敬那些在灾难中重生的勇士。愿山河永固,岁月静好。2008年的今天,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创伤,但同时也铸就了不屈的民族精神。时光荏苒,苦难已成过去,但那段记忆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今天,我们铭记这一刻,不仅是为了缅怀灾难中的英勇精神,更是为了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日子,不辜负每一天初升的朝阳。

       生命有时坚韧不拔,有时却脆弱得不堪一击,往往在一个意想不到的瞬间,它便悄然离我们而去,令人措手不及。每当回想起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那一刻,我的内心便无法平静。那场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其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造成69227人罹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破坏力最为强大的地震,其伤亡程度甚至超过了唐山大地震。为了纪念这场灾难中的逝者、慰藉生者的心灵,同时提醒人们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设立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在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与渺小显得尤为突出。这场里氏震级高达0Ms的地震,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恐惧与无助。我们痛恨地震的无情,感叹通讯方式的滞后,为百姓防范意识的淡薄而哀伤,为救援方式的笨拙而悲怨。然而,更让我们心痛的是那些英勇无畏的解放军、医护和志愿者等救援人员的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尤其是那些在地震中罹难的乡亲们和失去亲人的孩子们,他们是我们共同的同胞、亲人,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痛心。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宁愿付出一切代价来换取他们的平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静好岁月,明天和意外往往难以预料。

       在汶川特大地震的阴霾下,总有一些温暖人心的力量。令人振奋的是,有两则关于抗震自救的新闻至今仍让人深感欣慰。安县桑枣中学的2300名师生在地震发生时,仅用1分36秒便有序疏散,成功脱逃,无一人员伤亡,创造了地震逃生的奇迹。这背后的奇迹创造者正是校长叶志平,他用平日里的坚持演练和强烈的安全意识换取了这一刻的安然无恙。另一则新闻则让人更加惊喜,尽管北川县城在地震中几乎化为乌有,但离县城15里路的邓家海村山中希望小学却在这场毁灭性的地震中屹立不倒。教学楼的稳固无损为师生们赢得了宝贵的逃生时间,483名师生在此次地震中全部安全撤离。这所希望小学的建设质量无疑经受住了“良心”的考验,真正对得起“希望”二字。

       历经沧桑,我们深知历史的重要性。悲惨的往事不应重演,而灾难的预防与避免则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程。愿我们都能珍视生命,充分利用时间,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远离灾难的威胁,享受平安与健康的生活。

       今天,5月12日,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更是汶川大地震的纪念日。在汶川地震后,我们再次铭记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以及那些英勇的救援人员。愿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山河无恙,人间安宁。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来源:旅行的故事书)

下一条:没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