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山西民居古建筑的雕刻艺术之美

[日期:2025-04-09] 作者:高中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山西文化浑厚无比,苍茫无迹。“五千年地上看山西”,70%以上的地上文物在山西,是晋人共同的骄傲。山西以丰富的地上古建筑和大量的民居宅院、宫观寺庙而著称于世。其存量巨大,脉络久远,环环相扣,从未间断,是中国古建筑存量最多、体量最大的地区,素有“中国地上古建筑博物馆”之称。

木构架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这种木构架分抬梁、穿斗和井干三种结构方式。因建筑构造需要,三种方式可混合使用,其中抬梁式结构使用范围较广,在三者中居于首位。受等级制度和礼制要求,抬梁式木构架的组合和用料产生很多差别。


最典型的是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等级建筑上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用以承托梁头、枋头。斗拱的大小、层数兼具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并决定建筑出檐的深度和大小。这是甄别中国古代建筑级别的重要依据,斗拱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标志和结构装饰元素。

从精美构件中汲取滋养依附于山西古建筑的各类木雕、石雕、砖雕,伴随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发展,不断演进,镌刻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精神文化符号。作为这些古建筑的重要装饰元素,其形式、风格因古建筑的年代、功用不同而形态各异,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色彩纷呈。

那些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通过每一处细致深入的刻画,把它们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古人云:“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雕刻,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工匠们在木石砖瓦上雕以图案、花纹,雕刻方法复杂多样,风格古典而清雅,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走进一座山西的大院里,所见之处布满了出神入化的雕刻精品,它们风华绝代,底蕴深厚,变化无穷。晋商老宅建筑兼容并蓄,是以中国古代传统吉祥纹样为素材,以三雕的等形式,来体现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化修养以及他们的美好愿望。

古建筑雕刻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和圆雕。浮雕又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这些古建筑中的木雕、石雕、砖雕,一方面承载着当时人们对生命的祈望和精神的寄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同时期建筑艺术所承载的社会精神、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来自凤凰网)

下一条:没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