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格新课堂”课程与教学观,探索教育创新路径
[日期:2025-03-24] | 作者:课程建设中心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25年3月21日,罗晓章副校长在高中部做“立格新课堂”课程与教学观专题研讨会,高中部所有组长及高三年级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会议基于评估数据及教学观察结果,系统梳理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正式发布了以“素养导向”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新理念,旨在推动课堂教学形态的深度转型。
直面问题,锚定改革方向
根据教育评估及本学期校内前五周教学观察,发现当前课堂仍存在“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活动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质疑等关键学习活动缺失,部分教研组主题研讨和集体备课落实不细,个性化辅导质量亟待提升。针对高2022级二诊数据中暴露的增量不足问题,提出“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改革思路,强调通过系统性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厘清理念,构建“七观”育人体系
立格实验学校从学校观、学生观、教师观等七大维度重构教育理念:
1. 学校观:明确学校是师生共生共学的专业机构,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建立备课、作业、辅导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教研组主题研讨和备课组集体备课夯实教学根基。
2. 学生观:尊重学生独特天性,反对“道德绑架”,要求教师杜绝轻慢态度,通过个性化辅导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希望。
3. 教师观:教师需兼具知识传递者、学习引导者、课程开发者三重角色,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服务、奉献和大局意识。
4. 课堂形态观: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学科微课题探究与信息技术赋能,配套单元“学历案”设计,实现学习效果可视化。
5. 教法观:实现“四个转向”,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注重学科育人价值。
6. 素养导向教学观:以解决复杂问题为核心,通过大概念、大任务驱动的项目式学习,促进知识迁移与价值体认。
7. 拔尖创新人才观:与国家“四新”学科战略对接,建设数学竞赛与电子信息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学生学业均衡与精深发展并重。
创新实践,打造高质量教学闭环
学校提出“研用并重”的教研机制,强调发展性与过程性评价,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工具实现教学评动态互动。同时,围绕“五育并举”目标,构建涵盖科学探究、社会参与、文化体验的多维实践活动体系,确保学生认知能力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
诗意栖居,教育者的使命与愿景
罗校长表示:“立格教育人应诗意地栖居于教育大地,以理性思考引领实践,在改革中探索独特路径。”学校将以此次发布的新课程与教学观为蓝图,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学识与健全人格的未来人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立格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