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跟随普查队员们,踏上一场寻找中华文明载体的旅程

[日期:2025-03-03] 作者:高中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央视网消息:2023年11月开始,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和环境状况,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在刚刚过去的岁末年初,我们前往山东临朐县和湖北咸丰县,跟随中国最基层的文物普查队员们,踏上一场寻找中华文明载体的旅程。

image.png

近些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元素涌进人们的生活,并通过歌曲、游戏、动漫、服饰等万千方式向世界展现一个东方古国的魅力。这些中国元素符号,或是古老建筑上的构建,或是出土器物上的纹饰。它们讲述着这块土地上万年文脉绵延不绝的故事。

2024年岁末,这天一早,我们来到了山东临朐县的宝畔台村。县里的文物普查队队长郎丰刚找到了文物线索的提供人,请他带我们去寻宝。

我们从湖北咸丰县城驱车绕山两个小时后,抵达了忠堡镇的铜厂村。这天将要去寻找的是隐藏在重峦叠嶂中,一处名叫“鸭棚子洞”的地方。

image.png

从2024年5月开始,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进入到以县域为单位的实地调查工作阶段,这也是文物普查工作的核心阶段。

文物普查不仅是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还为制定和实施文物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全国各地基本建设全面开展,一些重大文物遗迹都是在建设过程中偶尔被发现,包括西安半坡遗址,洛阳的周代王城,以及安阳小屯的殷墟遗址的进一步发掘等等,文物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为了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反映当时全国文物工作成果,进而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关系,1954年5月,故宫午门城楼举办了新中国第一次文物展览“全国基本建设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览”,展出全国各地基建出土的13.1万余件文物中的3760件,展期半年,观众达17万余人次。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