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贡嘎 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日期:2024-11-27] | 作者:地理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蜀山之王”贡嘎山,以海拔7556米的高度屹立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上,尖峭奇锐的金字塔形角峰,穿云破雾,卓立于山脉之巅,成为让人有着无限憧憬的著名山峰。但你是否知道,在不同的方向与视角下,贡嘎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孔和美学震撼?摄影师王建军多年来不仅从地面上不同位置拍摄贡嘎山,在今年还乘直升机实现了从空中环绕贡嘎山360°拍摄,用他的镜头为我们呈现出了贡嘎山的“多面”精彩。贡嘎山从不同方向上看,有着怎样的不同?这些不同景观是怎样形成的?请看地质学家范晓做出的深入解读。
北坡
贡嘎山海拔7556米,呈角峰尖锐、刃脊料峭的巨大金字塔形。由于山体构造、岩性不同,且迎风坡、背风坡降水、光照等条件各不相同,这个“金字塔”的各个面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图为贡嘎山北坡,相比其他方向坡面,西北山脊与东北山脊之间的贡嘎山北坡崖面,是一个近于等腰三角形的坡面。摄影/王建军
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没有比它更高的山峰了
1929年,约瑟夫·洛克由西坡进入贡嘎山区,当他向当地人询问这座伟大山峰的名字时,根据字音记下了它的名称——Minya konka,即木雅(弥药)贡嘎。自此,这座山便有了一个通行于世界的名称。贡嘎山西坡的大片区域,正是木雅人的唯一聚居区。木雅人被认为是党项羌或西夏遗民的后裔,有着不同于周边康巴人的独特语言与风俗。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这座山峰被正式定名为贡嘎山。
单独的山峰一般称峰,不称山,但贡嘎山的称呼在中文世界里似乎约定俗成,所以本文也对其称山,不称峰。不过,川西藏区的雪山多有贡嘎之称。因为“贡嘎”在藏语中指山之雪白。例如,著名的稻城亚丁三神山,就被统称为贡嘎岭或贡嘎尼桑姆贡巴;沙鲁里山的东支被称为工卡拉山,实际上是贡嘎纳的同音异译。纳或拉在藏语里也即山的意思。为了区分山与峰的地貌学涵义,以及体现山峰的地域和文化特征,笔者倒是建议用木雅贡嘎峰来替代贡嘎山这一名称。
(本文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